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张彦红

张彦红

(宁夏盐池县长城希望小学,宁夏盐池县751500)

摘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智、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而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故本文针对数学课堂提问阐述几个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

课堂教学提问可分为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课堂提出的问题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题,教师必须先学会提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频繁、没有指向性、跳转太快或者没有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在我的教学中也曾经有出现过。通过多次网上远程教育的学习及相关教育理论的研修,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发现了自己在提问上有所欠缺。好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有效的提问能把学生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产生思想的碰撞,形成真正的互动,从中学生的智慧得以提升,创造力得到培养。因此,提问的好坏就是教师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可以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可见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记得我在上《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让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如何把“圆柱转化为学过的长方体”过程后,再次观察这两个图形,找出它们的关系时,我问了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许久都没有学生举手,我有点茫然了,接着我又来了一句:“再仔细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结果一个学生马上举起手说:“我知道!”我当时感觉真是出现救星了,高兴得不得了,可后来的回答却让我极度沮丧,她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但是形状不一样。”其他同学见他答得这么流利,一口气讲了这么多,马上给她投来赞许的目光,顿时噼里啪啦的鼓起掌来。我当时感到很惭愧,所以不得不在掌声中马上反思自己的提问,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冷场呢?学生也许缺乏生活已有的经验,对物体的体积这个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显然找不出圆柱和转化成的长方体体积间有任何的关系,我这个问题问得过于“深奥”,太空泛,所问的问题过大了,指向不够明确,学生只知道形状已经改变,但还找不到思考的方向。即使回答了还是答不对,所以我马上调整自己,又换了一个问法:“观察这两个图形,原来圆柱的底面变成了长方体的底面,形状由圆变成了长方形,咱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也做过这类似的实验,长方体的底面积和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联系?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又有什么联系?”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基本都能答: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紧接着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圆柱通过切割再拼成长方体前后材质有没有增加或减少呢?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通过这种紧扣的提问,学生们很容易的明白了长方体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相等的。从这一次课后,我在备课时对问题的预计就更加用心了,有时一个问题会反复好几个不同的问法,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学生们到底需要学怎样的数学?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提问。到底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提问要抓住学生的兴趣

大家都晓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掌握知识技能。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都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趣味性强的事物。所以,我们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设计在故事、游戏、比赛、视频、动画等活动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我们的提问,不知不觉地解决我们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后、解决问题后获取数学经验,最终达到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的目的。

二、教师的提问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需求,为学生建立信心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很多个性差异的,但教师必须要了解和适应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展开课堂教学,课堂上提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同学,尽可能适应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尽量为学生减少思考的障碍,提高学生思考的效率,学生才会越学越来劲。其次,我们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与深度,发挥创造力。特别是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能回答的问题都不一样,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简单的问题多给机会他们,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了。记得我在上《圆柱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圆柱的展开图,让他们探索发现圆柱的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为了鼓励他们,在一开课我就把机会给了那些中下水平的学生,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他们踊跃参与的积极性,该课效果非常好。课后练习完成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情感需要,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学习,他们都需要鼓励,需要信心,需要成功的体验,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因此,教师的提问也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情感需求。

三、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

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思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深刻、理性的认识过程。要让学生思维进入跟深层的思考,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并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不要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时是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配合”,要么自认为提不出什么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都千篇一律,没有研究的必要。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极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难点问题分成几个细小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让学生很好的突破难点,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意志是一个人控制自己身体和情感的能力,是非智力因素,但同时也是学习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意志的促进下,学生们的思考过程就会越来越有序,越来越条理清晰,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