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因性反应22例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急性心因性反应22例临床研究

杨明

杨明(宁夏机场有限公司运行保障部医疗急救中心750001)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因性反应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分别为14例(63.7%)、16例(72.7%)、12例(54.5)和18例(81.8%)。患者应激因素与家庭问题有关的15例,占68.2%,与工作及学习有关的5例,占22.7%,与其他问题有关的2例,占9.1%。结论急性心因性反应有其特有的应激因素和临床特点,发病人群以以低收入、低学历的年轻女性为主。

【关键词】急性心因性反应分析临床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157-02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所引发的精神障碍[1]。年轻女性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低收入、低学历、性格又比较内向的女性,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一旦受到剧烈刺激极易发生急性心因性反应。本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的林传资料,均符CCMD-2-R急性心因性反应诊断标准。其中男8人,女14人,年龄20-56岁,均龄为(32±3)岁,病程3m-4a,大专以上文化2例,中专及高中5倒,初中3倒、小学学及以下12例。

1.2治疗方法口服氯丙嗪剂量50~350mg/d,3次/d。

1.3疗效观察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分析急性心因性反应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应激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精神症状情况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分别为14例(63.7%)、16例(72.7%)、12例(54.5)和18例(81.8%),见表1。

表1患者精神症状分析[n(%)]

症状例数

意识范围狭窄6(27.3)

抑郁、自伤自杀14(63.7)*

呆滞少语16(72.7)

迫害妄想8(36.3)

思想散漫12(54.5)

怪异动作18(81.8)*

兴奋躁动5(22.7)

拒食6(27.3)

晕倒3(13.6)

焦虑7(31.8)

幻视9(40.9)

注:*与其他项目两两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应激因素分析与家庭问题有关的15例,占68.2%,与工作及学习有关的5例,占22.7%,与其他问题有关的2例,占9.1%。

3讨论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在受到剧烈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精神障碍,其精神症状表现多样[2-3],本研究中以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因此在临床医治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以及行为的异常,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开解患者,及时发现患者抑郁症状,抑郁症因其常见性和易反复性而成为临床治疗中的疑难症之一,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避免发生患者自伤自杀的行为。急性心源性反应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心理承受能力、智力水平等密切相关[4-5],本研究显示患者中年轻女性居多,这一现象多与女性在面临家庭问题、情感问题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患者抑郁、自伤自杀、呆滞少语、思想散漫、怪异动作症状最多,分别为14例(63.7%)、16例(72.7%)、12例(54.5)和18例(81.8%)。与家庭问题有关的15例,占68.2%,与工作及学习有关的5例,占22.7%,与其他问题有关的2例,占9.1%。综合来看,急性心因性反应有其特有的应激因素和临床特点,发病人群以以低收入、低学历的年轻女性为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69-70.

[2]符毅.急性心因性反应53例临床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l(1):55-56.

[3]杨孔军,杨海晨,高欢.急性心因性反应临床及随访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8(3):321-322.

[4]贾志斌,余定波.心因性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9,10(6):344-348.

[5]梁文香,侯宗银,王锋.74例癔症病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6(5):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