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机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谈有机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

赵研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一大队,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新范式,是集“中”“西”“马”于一体的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新兴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成逻辑和理论内容对于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旨在梳理学术界对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展,厘清其理论内涵和哲学来源。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

1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研究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理论的提出,首先需要解决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于该理论基本概念和内涵的阐述、界定。人们一般把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智慧和过程哲学有机融合所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马克思主义。但是由于其理论领域的广泛性和核心原则的特殊性,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或厚道的马克思主义,其内核本质是开放融合、变化发展。

1.1把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开放的新马克思主义。

其开放性在于有机马克思主义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又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既融合有有机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元素,又吸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智慧,形成了融通“中”“西”“马”的新范式,这样的融合开放赋予了其“新”的意义总得来说,有机马克思主义不断整合吸收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借鉴社会主义的有益成果,树立有机生态思维,关注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以长远的整体视野致力于建设人类与地球“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是“依据当代资本主义演变与后现代主义语境而出现的一种国外马克思主义新范式”。

1.2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把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和更深层次的道德理念看做这个民族的传统智慧并接纳”,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实际相融合。这样的文化嵌入式理念就是柯布所认为的“有机”要嵌入在它的环境里,反对“一刀切”的心态。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每个国家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正“嵌入”该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彰显其生命力、活力和创新力。

1.3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怀海特式的马克思主义。

有学者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怀海特联姻”。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来看,怀海特的过程哲学是其核心要素。把有机哲学植入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来发展怀海特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进路。怀海特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关注文化和精神因素,这超出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将努力克服对自然界的异化,这种异化是迄今马克思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均具有的特点。

1.4把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厚道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怀海特的有机哲学均以关注实践、解放全人类、追求共同福祉为旨归。王治河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超越,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性的,同时兼具生态意蕴的马克思主义,即“一种既对他人厚道也对自然厚道、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厚道体现在它针砭资本主义的不义的实践层面,就是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厚道经济”,重置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走厚道农业和厚道城市化之路”。

当前学术界对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等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表述和界定,但总体而言,学者们已经对“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一新学说形成了一定理论架构上的整体认识。

2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理念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组合形态的理论定义,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哲学思维和生态思想,大致包括怀特海过程哲学、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新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建立在有机哲学概念范围中,对于历史的产生契机和生长原因具有直接性的研究,因此有机哲学也成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

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柯布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加入了“有机哲学”的因素,即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要比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更为深入和全面。有机马克思以有机哲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依据,尤其是在本体论方面,突出强调了以有机思维代替机械思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替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等思想。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学意义上,过程哲学成为其理论基础和先导。

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或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和在生态领域的新开拓,在理论基础和基本观点、分析方法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决定论等方面存在和一定的对立和偏离,但也证明了二者之间理论渊源。总体而言,有机马克思主义实质上仍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纪生态领域的新发展。

再次,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智慧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资源,他们不仅借鉴了儒释道思想中的过程思想,吸收《易经》和中医理论,还借鉴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和”思维方式。有机哲学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思想、整体思想、实创思想和教育思想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最后,有机马克思主义借鉴和吸收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化、生态化发展,是在批判和借鉴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深入研究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求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破坏之间矛盾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吴爱高,李冬雪.近三年国内外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01):9-12.

[2][美]菲利普·莱克顿,贾斯廷·海尔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M].人民出版社,2015:1.

[3]冯颜利,孟献丽.有机马克思主义:融通“中”“西”“马”的新范式[J].社会科学家,2015,(11).

[4]黄铭,吕夏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范式[j].江海学刊,2016,(03)

[5][美]菲利普·莱克顿,贾斯廷·海尔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M].人民出版社,2015:206

[6]冯颜利.为什么要加强有机马克思主义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16,(01)

[7]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1)

[8]王治河.吉林经济发展新希望在于走生态的可持续道路—以有机马克思主义为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9]小约翰·B·柯布.有机马克思主义与有机哲学[J].吕夏颖,等译.江海学刊,2016(2):30-33.

作者简介:赵研(1997—),男,江苏南京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一大队学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