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让习作生动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走进生活,让习作生动起来

闫雪梅

闫雪梅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1540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它告诉我们,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教师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写起作文来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不然,学生写起作文总是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有“无米下锅”之感。如何有目的地教会学生手持一把生活的放大镜,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让习作生动起来呢?

一、积累素材,发现生活

兴趣是作文的动力,小学作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诱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做到以趣引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契机,绝不应该放过。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定期在班里组织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不但发现生活的乐趣,而且善于积累这一类的写作素材。像“两人三足”、“顶气球”、“你演我猜”等,学生参与兴趣浓厚,观察也有不同的角度,使得积累过程没有压力,变得轻松自如。

二、再现生活,还原情境

生活就像一部宏大的电影,每天放映着不同的精彩故事。但对于学生来讲,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善于捕捉有价值的镜头,这就要求教师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做事之后能还原生活的场景,发现生活的美好。比如下雪了,让学生静静地凝视窗外飘扬的雪花,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到操场上玩雪,用雪做一个模型。到操场后,学生们有的小组合作,有的单枪匹马,一个个兴味盎然,在笑声中一件件别出心裁的作品诞生了,有可爱的小雪人,有高高的“雪松”,有晶莹剔透的雪球……匠心独具的作品完成了,回想构思和制作过程,叙述起来自然流畅连贯。

三、美好生活,画说串联

生活中不乏美好的东西,美景更是随处可见。能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积累起来,那是一件多么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乐事呀!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记得在指导写一种植物时,我带领孩子到学校花坛赏花,孩子们欢呼雀跃。我让孩子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学生们在观赏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看得可仔细了。回来之后,一幅幅作品展现在眼前:像葡萄一样的丁香花,像小金鱼形状的灯笼花,像红红的糖葫芦的“一串红”……真让人目不暇接。然后,我组织孩子们畅所欲言地把自己画的植物介绍给大家,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这种画说串联法带给了他们乐趣,所以收效很大。作为教师,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一步。

总之,只要学生有了一双发现生活点滴的触角,学生作文的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他们的语文素养就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