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生成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生成性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王祥念

(江苏省句容市桥头小学,212413)

摘要: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对生成性资源及时捕捉、恰当判断、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积极作用。

关键词:恰当判断;合理选择;有效运用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场面,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挖掘与有效运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乐观看待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挖掘生成性资源。

在课堂上学生不会只是和教师具有同样的想法,对于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利用自己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做出最恰当的应答与判断。教师既要抱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去接纳孩子的有创造性的、有个性的想法,又要注意不能忽略数学中本质的东西。

比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巡视时发现有个学生在写六百四十二万五千时,他写成600402500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再出一题,二十七万零三百,他写成2070300。我顿时明白了他的问题所在。我立即把这两题错误的写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分析,他错误的原因所在,当大家把问题说明白后,再指名让学生写出正确的写法,说出自己每步书写的依据。最后再让其他同学当小老师,出题考一考刚才做错的同学。在这里老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所错的题目有针对性的评议,加以强化,因此课堂练习中的错误率就减少,而且这名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老师对于学生所犯的的错误进行及时而又自然的纠正,那么这一环节就可能因此成为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和财富,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次好的契机。所以,在课堂上不要怕学生说错了、做错了,那是在给大家创造思考和学习的机会。

2.关注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捕捉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可遇不可求,它就像闪电,一闪而逝,因此,及时发现极为重要,利用得好,它就会产生无穷的“能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在课堂互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信息,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使这些资源更有意义。

比如《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每辆卡车每次运28吨货物,3辆卡车15次一共运了多少吨货物?根据例题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很快有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28×3=84(吨)方法二:28×15=420(吨)

84×15=1260(吨)420×3=1260(吨)

但也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列式的:15×3=45(次)45×28=1260(吨)

我立即问她是怎么想的。她说,“一辆卡车要运15次,那3辆卡车不是要运45次吗?”说得太好了。举一反三,3×15=45(辆)45×28=1260(吨)“因为运一次要15辆卡车,所以运15次要45辆卡车。”虽然只是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但如果能及时抓住,也能生成课堂中的精彩。

3.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抓住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学生体验其中,经历新旧知识、方法的异同或矛盾,才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问、有所生成。老师组织进行粉刷教室墙壁的数学步道活动。让学生讨论出要粉刷墙壁的面积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如教室的长、宽、高;门、黑板、窗的长和宽,对于教室的房梁及墙壁的饰物则忽略不计。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积累粉刷墙壁的生活经验,门窗,黑板面和地面是不用粉刷的。步道活动结束,开始练习。“一个正方体鱼缸的棱长是5分米,制作这样一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在做这道题时,虽然有刚才的活动做铺垫,但少数学生仍然按照6个面计算,从而出现了错误。在集体订正时,两种答案对照,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哪种方法对,如果按照6个面计算会出现什么后果?“鱼会被闷死。”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班里一阵大笑,在笑声中学生牢固理解掌握了这类题应结合实际考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错误的发生。在课堂上老师没有按常规的教学流程,而是借助数学步道活动看到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高涨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研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4.及时抓住学生讨论中的分歧,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

讨论往往是学生真实想法与知识快速运用的反映,教师对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所反映的信息,要有敏锐的感觉,准确的判断,最终作出恰当的反馈。

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往往分不清读内圈度数还读外圈度数,老师从角的大小认识入手,用两根筷子演示了角的形成过程,再一次回顾了刚学的新知识,同时重点让学生明白,当角的两条边没有叉开时,这时这个角还没有出现,那还没有度数,我们可以用0度来表示,这样让学生找到了0度所在边,很快确定是读量角器的内圈还是外圈了,使学生体验了解题的意识。

课堂中的生成固定的模式。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素养。科学的预设与有效的生成是相互依存的,因此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对生成性资源及时地捕捉、恰当的判断、合理的选择与有效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