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

王万元

王万元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41000

【摘要】语篇解读是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充要环节。教师语篇解读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效果。笔者对译林牛津2011版高中英语模块五(高二上)第二单元Project部分的阅读语篇“ProtectingtheYangtzeRiver”实施了解读,并据此开展了颇具特色的阅读课教学,以此诠释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的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进而阐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活动应如何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素养的培养为一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诊断性测评;语篇解读;阅读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23-03

一、引言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语篇解读的水平决定着教学设计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因此,提高语篇解读能力是教师基于语篇内容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本文以笔者执教的译林牛津2011版高中英语模块五(高二上)第二单元Project部分的阅读语篇“ProtectingtheYangtzeRiver”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的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进而阐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活动应如何融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素养的培养为一体。

二、核心概念

1.诊断性语言测评主要是识别语言学习者在目标语言使用中的弱项和不足(Alderson&Huhta,2011),[1]提供有用的诊断反馈和指导补救教学(Lee,2015)。[2]诊断性语言测评概念源于语言发展理论,特别是二语习得及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与研究。它是标准参照性的,例如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目标(武尊民等,2011)。[3]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休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现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4]

三、课例内容描述

长江的自然环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而长江又一度处于危险之中,甚至于长江中有的动物濒临灭绝,因此,本课要让学生在了解长江中动物目前处境的基础上,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动物需要保护的紧迫性,从而升华到本课主题“保护动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学习,而不仅仅流于本课英语知识的学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唤起学生“保护动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难点是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Verb-ing的使用及让学生熟悉并熟练掌握日常英语中分析、讨论、评价等交际用语。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

1.语篇解读侧重点——核心素养

教师围绕语言能力这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挖掘了蕴含在语篇深处的丰富内涵,关照了语篇映射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辐射到了语篇内容与活动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关照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意义。活动设计在体现学科融合、发展多元思维、推动学生进入语篇深处并走向深度学习的同时回归生活,凸显实践,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

2.语篇解读立足点——诊断性测评

诊断性测评学习的核心理念就是诊断出学生的弱项和强项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使学生能有一定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在补救性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出现偏差、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正,让学生更加明确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的本真意义。

3.简要教学流程

Step1热身引入

教师用大屏幕循环交替播映我国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图片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动物被猎杀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生命之美和破坏之丑,使“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油然而生。紧接着,提出问题:请用简洁的英语说说世界上哪些地方污染严重,破坏发生频繁?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组织简短的英语话语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导入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层次,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打开学生思维,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教师引入目标语言,设置阅读悬念,诱发阅读期待,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又凸显了语言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

Step2导入新课

1)情景创设,情感渲染

教师用言简意赅的英语口语介绍自己在我国一些自然保护区旅行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身临其境”,一同“有感而发”,进而,师生不自觉地产生共鸣,进入到短暂的“Free-talk”口语操练的状态。接下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各种动物在其家园自由生活的视频,由此导入课文主题,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许多动物处在危险的环境中,濒临灭绝。然后将一段针对视频评论的录音引出,在锻炼学生听力的同时,引入课文主题的学习。

[设计意图]由视听导入,充分利用其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学生与自然保护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状态。

2)提出具体任务与要求

利用大屏幕显示各协作学习小组具体的阅读任务:WildlifeindangerinAsia,WildlifeindangerinAfrica以及WildlifeindangerinAustralia。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Tellothersthosenamesofwildlifeindanger&wheretheylive;2.Tellotherswhattheylooklike;3.Tellotherswhytheyareindanger。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语篇,推动学生的阅读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推动学生的思维从获取表层信息向阐释作者情感发展。

Step3学生网上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教师组织好学生学习,对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醒学生学习过程紧扣主题,合理利用时间,并不失时机地解答学生疑难,让学生接受网络信息知识的陶冶。学生通过网页学习,既了解了生态环境的现状(wildlifeindanger),也知道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thecausewithwildlifeindanger),并清楚了解决的方法(waystoprotecttheenvironment)。

[设计意图]该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强化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检测反馈

引导学生用日常学过的简洁易懂的评价人的口语全面分析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并用同学容易接受的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回答。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英语句型来简练口述下面的内容:动物的处境让人堪忧,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其状况及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因此,同学们就要对你身边的“wildlifeindanger”献出你应有的爱心并加以保护。

[设计意图]该活动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提取信息之后,着重指向目标语的操练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理解、应用和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Step4主题活动:拯救青蛙

1)引入

教师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英语句型来简练口述:许多同学会认为,保护动物固然重要,但那是政府的事,自己无须操心,或者认为自己操不了心。我们身边也没有什么偷猎大熊猫之类威胁动物的事件。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2)调查

请一名学生上前用英语发问:没有吃过青蛙的同学请举手。进行统计(学生举手与否以表示是否吃过青蛙)。之后,教师引导该学生当众用英语口述调查结果:全班吃过青蛙的人数在3/4左右,没有吃过的约占1/4。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起学生的兴奋和关注,间接地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角色安排分组讨论

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12个小组,每个大组含6个小组,每小组选定一种角色,按各自在保护青蛙行动中的相关角色所理应承担的义务、职责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应采取的措施(行动)等方面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将学生讨论中可能碰到的较难的英汉互译对照的词汇用大屏幕呈现出来,示意学生留意并加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角色扮演的主题活动,探究如何组织、开展保护动物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在保护动物的活动中,该采取哪些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协作精神。让学生了解社会每一分子都有责任保护动物,强化保护意识和家国情怀。

4)全班交流代表发言

教师结合学过的口语评价用语言简意赅地评价学生的活动,综合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

(1)各小组把讨论要点发布在BBS论坛留言板上用口语进行交流;

(2)评选出6个优秀提案;

(3)6个优秀小组组长用口语进行活动小结,并对对手组提案进行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该活动设计源于语篇又跳出语篇,再一次将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评价及价值取向融于一体,促使学生学会交流、互相启发和提升、综合群体意见并总结,在迁移运用中发展多元思维,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5)发布并评比最佳“英汉两用”宣传广告语

学生个人或小组把所构思的“英汉两用”宣传广告语发布在BBS论坛留言板上,并用英语进行评选。教师用简洁的英语适当评议、赞赏。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在评判观点、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性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该活动通过学生与语篇、作者、同学、教师及自我间的多维互动,凸显语篇的育人主题,达成课时教学的育人效果。使学生的活跃思维与创意有表现的机会,强化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和迁移创新精神。

Step5课堂总结课后作业

Today,weallknowmuchinformation—wildlifeindangerinAsia,wildlifeindangerinAfrica,wildlifeindangerinAustralia&“thecausewithwildlifeindanger”and“waystoprotecttheenvironment”,andsoon.Asahighschoolstudent,younotonlyunderstandtheimportanceoftheprotectionofwildlife,butalso“使自己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怀有保护动物的自觉性,能为我们国家、我们生存环境的持续发展,尽自己的责任”(用汉语说完)。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所要完成的课后作业:既有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练习——掌握本课的语言点,做语篇语法填空练习,也有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书面表达——以“TheProtectionofWildlife”为题写篇短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迁移创新能力创造空间——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设计一个网页,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做这项作业。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语篇架构,培养学生语篇意识。此活动设计一方面活化教学内容,将课堂与生活连接,使学生明白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读后输出做好铺垫。

4.课后反思

本语篇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实现了四方面突破:

一是语言和思维双轨同行。教学既深入语篇,又跨越学科:一方面在语篇之中刨根问底;另一方面又在语篇、诊断、反馈之间建立关系。

二是课堂与生活无缝对接。本次教学冲破了课堂,回归到生活,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激发他们观察和比较,加深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知。

三是语篇与学生水乳交融。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语篇,并鼓励学生品评作者观点,使其与语篇作者展开平等对话,从而促使学生在体验、分析、评判的过程中内化、反思、感悟,进而生成个人观点,实现自我教育。

四是本次教学设计实现了优化组合。在兼顾语言、思维、品格等的课堂活动中,整合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教学主次分明,起伏有度。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启示

首先,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心目中首先要有“人”的存在。教师的语篇解读过程要能够见文见人,避免机械地看待语篇结构,或单纯地将语篇当做教学知识、传授技能或培养思维的载体。[5]教材中的语篇内容不仅融入了编著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教育的价值取向,还融入了社会和时代对未来生命(学生)品质的期待,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特有的意义。只有当教师在语篇内外看到“人”的存在时,语篇才会有生活和生命的气息;只有当教师站在“人”的角度,以成全人、发展人的视角设计活动时,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课堂才有可能撬动学生的思维,触及学生的灵魂。

其次,教师应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没有雄心社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会有杰出的成就。”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的牵引。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这应该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发展性教师,理应成为一个有发展自觉地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主动适应不同时代背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善于发现不同教学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日常实践中做到传承之中有超越;同时,还必须在较高的教学能力、充足的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手段、过硬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形成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教学智慧,因此需要教师长时间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实践,洞察教育人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再次,教师要养成诊断性测评理念指导下重视补救性学习或教学的习惯。马克思说:“经常自己批判自己。”追求完美职业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教师不依赖经验,敢于质疑课堂,突破常规,在对课堂的不断否定、重构、再否定、再重构之中,清晰地了解更好的补救性学习或教学在课堂中如何发生,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观和课堂观。[5]课堂上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是否有提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和锤炼,更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和矫正。教师应在反思和矫正中坚守教育教学的原点,提升教育教学的水平,靠近教育教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Alderson,J.C.andA.Huhta..“CanresearchintothediagnostictestingofreadinginasecondorforeignlanguagecontributetoSLAresearch?”inL.Roberts,G.Pallotti,andC.Bettoni(eds):EUROSLAYearbook11.Amsterdam:JohnBenjamins,2011,30–52.

[2]Lee,Y.W.“Futureofdiagnosticlanguageassessment”.LanguageTesting,2015,32(3),295-298.

[3]武尊民,杨亚军,任真.“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学生英语学习诊断性评价”.《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15-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18,2-6.

[5]吕秋萍.“核心素养培养视域下的文本解读和阅读活动设计——以一节一课三构为例”.《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10):13-18.

基金项目

这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诊断性测评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JK18014;批准文号:安徽省教育厅皖教秘【2018】45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