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野下家庭教育课程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儿童视野下家庭教育课程化初探

王丽

王丽(张家港市崇真小学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新时期中国教育制度全面深入改革,对家庭教育现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为广大儿童构建一个科学、健康、完善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家庭与学校之间共同担负着教育职责,因此要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高度一致,尤其是“教育主体”在理念、认识、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也是家庭教育课程化发展的可行性依据,以此来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无组织、无材料、无目标的不利问题。本文研究从儿童视野出发,探讨家庭教育课程化基本设计和实施建议。

【关键词】儿童视野;家庭教育;课程化;仪式感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2-015-01

家庭教育课程化发展进一步确定了“家庭教育”的独立性,以及在教育价值上与学校教育的对等性。它是指以家庭为环境、以家庭成员为教育主体对儿童实施的教育行为,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家庭是以血缘、亲情关系为纽带缔结而成的,家庭成员对于儿童有着关爱之心,在家庭教育关系上是“多对一”的关系,几乎可以做到面面兼顾。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不是硬性的,这是它与学校教育相比最大的优势,教育行为是潜移默化中展开的,也不需要书面、口头的考核,这样更容易从内心深处影响儿童。但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家庭教育”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课程化”是未来一个的重要发展趋势。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内涵与意义

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内涵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课程化”并不是一种线性逻辑,两者的教育主体、客体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在“家庭教育”概念范畴系下,教育主体是父母、教育客体是儿童,而在“家庭教育课程化”中,学校及教师是教育主体,家长是教育客体。简单地,可以将家庭教育课程化视为针对儿童家长的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和途径,一方面确保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同步一致,另一方面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课程化”的内涵是指,学校为家长提供课程化的教育培训方式,涉及到教育目标设计、教材内容编写、教学过程开展等,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化很强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家长的教育素养,按照一定的科学原则和方法展开家庭环境中的儿童教育工作,例如,那些方面的言行举止会伤害儿童心灵,家长能够形成辨别能力,并通过教育观察的方式,将儿童在家庭中的反常表现分析出来,与学校信息共享,提高双方在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效率,共同实现育人目标。

二、儿童视野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学习型家庭教育体系

以学校为主导机构,以教师为实施主体,配合家长共同构建学习型家庭教育体系,在课程开设方面,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很多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自身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责任定位,缺少相当模糊的,例如,生活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家长将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的知识学习层面,采取严厉训斥甚至体罚的方式,这是一种将责任定位于“监管”的做法,而忽视了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责任,认识是不全面的。此外,在家庭教育理念方面过于守旧,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因此这两个方面是家庭教育体系构建的重点。

第二,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从家庭教育课程化角度出发,家长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是十分具体的问题,需要学校通过教材设计给予提供,并通过教师的传授,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第三,关于家庭教育的目的与评价。让家长认识到儿童存在差异的必然性,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去确立家庭教育目标,同时,学会正确的评价方法,包括语言、肢体、表情等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鼓励。

(二)设计家校共管的教育模式

就儿童视野下,家庭与学校具有明显的差异,前者是生活的场所,后者是学习的场所。因此,在进行“家校共管”的教育模式设计中,要注意保留这种儿童认知,避免家庭、学校的“错位”,但在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方面,要做到高度的一致性。例如,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礼貌要求,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不浪费粮食的品质等。

(三)设计资源整合的教育机制

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设计资源整合的教育机制,号召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并提供一定的参与条件。例如,定期举行亲子活动,通过厨艺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父母和自己处于同一状态之下,以消除家庭、学校切换过程中产生的陌生感。此外,将家长引入到教师岗位也是家庭教育课程化资源整合的有效手段,如体会“一节课老师”,参与“批改作业”等。

三、儿童视野下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实施建议

第一,在家庭教育课程化教材编写过程中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是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实施对象,参与到教材编写过程,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弥补学校、教师考虑不全的弊端。例如,让家长从自身角度出发,化身为一个“儿童”,以儿童的视野去回忆曾经接受过的家庭教育中,那些是优良的品质,那些是恶劣的习惯,以此实现教材内容的丰富。

第二,在学校教育环节中提供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渠道。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志愿团”的方式,轮岗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这也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提供了必要渠道。例如,家庭教育中要求孩子吃饭时安静、不浪费粮食,家长可以通过担当学校食堂的“打饭员”,观察这一教育成果是否实现。

第三,在家校共管过程中搭建长效性互动沟通平台。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实时互动、时刻连通,建议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如微信群),按照儿童的年龄、年级等进行家长划分,教师可以将一些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观点及时分享出去,家长也可以将感悟发给其他家长看,在不断交流过程中提升自我。同时,这样一个长效性互动沟通平台,也是了解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的窗口。

参考文献

[1].转向智行的家庭教育——太仓市第二中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简介[J].华夏教师,2018(12):97.

[2]董巍,李璠,吕惠杨,赵峻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家庭教育课程创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5):21-23.

[3]俞清.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实例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