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在高中体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杨利军

杨利军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体育培养抗挫折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一定的技能和水平就意味着要被社会所淘汰,对于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之一。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从童年和青少年开始培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处之泰然,克服困难,永远乐观。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扑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每次成功。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提高学生对挫折认知的水平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往往产生自卑的心理,有时候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难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要降低要求,并不断地加以鼓励,使学生们感到挫折并不是可怕的,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体育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优秀运动员克服挫折的事迹,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有些学生身体素质非常好,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力,往往事与愿违,能力与目标产生矛盾。这部分学生经不起挫折,既影响其心理健康,亦不能发挥正常的运动水平。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教给他们自我评价的方法。

三、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和学生与学生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有肋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生生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如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同他们一同游戏活动、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师生结伴同行,一同成长,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自己不能解决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此时教师应主动接受他们的求助,同他们一起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

四、在体育课中可以树立战胜困难的榜样,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在体育课活动,如过独木桥、摸高等活动中,树立一些敢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榜样,使学生的心里素质得到改善和提高。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勇往直前,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求学生对应做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对失败挫折要有一定承受能力,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坚强的意志,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疏导和转移挫折的消极影响

五、高中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

(1)、生理方面的缺陷。

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的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一些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2)、心理方面的缺陷。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负自满的不良情绪,由此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面对这些内心的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的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的极不稳定。

(3)、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差。

有些学生对动作学习的能力较差,或是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同一些素质好、成绩提高快的同学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是只"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他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弱,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

(4)、不良个性因素。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自以为是,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注意,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而一下子又完成不了的动作时,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今后,即使自己能够做的练习,也不敢于表现,怕万一失败,更被其他学生讥笑,被人看不起。

总之,挫折心理是客观存在的,通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注意对挫折心理的正确引导,对于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情绪,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和完善健全学生的心理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