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观察

许可欣

依兰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方法研究纳入8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均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1例)术后降钙素治疗,观察组(41例)术后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VAS)、患者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患者骨密度改善,恢复好,疼痛轻,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唑来膦酸;降钙素;骨密度;疼痛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疾病,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良好,但手术造成患者骨丢失,加重患者骨质疏松症状,患者预后较差,故而需积极纠正患者术后骨质疏松问题,方可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2]。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值得研究[3]。本次笔者选取院内收治的8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分组研究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82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均由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66岁~80岁,平均年龄(71.24±1.24)岁;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65岁~80岁,平均年龄(71.21±1.21)岁。两组患者资料相当,分组可比。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降钙素(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649)治疗:5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术后50IU降钙素皮下注射+唑来膦酸(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138)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20滴,连续患者用药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VAS)、患者满意率。骨密度:采取骨密度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骨密度情况。疼痛评分[4]:采取VAS评分,评分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满意率: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情况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骨密度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VA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VAS评分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χ²=6.1157(p=0.0134),p<0.05。

3讨论

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年龄越大,骨密度情况显著下降,伴随着骨质疏松,故而患者极容易发生骨折,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该病,可较好纠正患者骨折,促进患者康复[5]。

经手术治疗后,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严重丢失,导致患者手术预后较差,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故而临床不断研究术后改善患者骨密度治疗方法[6]。唑来膦酸为一种高校抑制骨吸收的二磷酸化合物,注射给药后快速扩散至患者骨内,促进椎体内骨量增加。鲑鱼降钙是由鲑鱼体内提取的降钙素制剂,可调节患者骨代谢,可抑制骨破细胞吸收,增加骨形成及骨密度,抑制骨质疏松进展,联合唑来膦酸可较好改善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7]。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骨密度、VA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较好改善患者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高度认可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佳,可缓解患者疼痛,患者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1):1-10.

[2]章轶立,魏戌,申浩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技术与风险预测工具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5):676-680.

[3]柴生颋,谢平金,万雷等.体重及体质量指数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2):156-160.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创伤骨科与多发伤学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等.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专家共识(2018)[J].中国临床医学,2018,25(5):860-866,封3.

[5]郭志豪,刘晓潭,刘槃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8,35(3):505-508.

[6]刘斌,刘向阳,王国平等.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椎旁肌肉MRI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4):578-583.

[7]李端午,罗晶,刘轶等.唑来膦酸联合降钙素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及对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