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初中历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段华明

(四川省威远县新店中学校,642451)

初中历史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来开展各项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老师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让学生主动了,课堂活跃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就慢慢增强了。

一、初中历史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因素

(一)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动机强烈、学习目标明确,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要想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还需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做保障。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成绩是否理想,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勤奋的努力度,更重要的是运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学习方法的掌握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

(二)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能

学生的学习效能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先天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另外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无关系。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课前预习效果良好,课上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动机强烈,学习方法得当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成绩就较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是很重要的,要让学生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学生逐步养成和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初中学生历史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动机,解决“要学”的问题

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志向、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等诸多因素。因此,历史教师可以从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入手,巧设问题情境,解决“要学”的问题。

1.以趣激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历史是发生在过去某一时段的客观事实,其所反映的是人类以往的社会生活,不可复生和再现,面对没有情感的文字描述,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从何而言不得而知。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巧设情境,“再现”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

2.以疑引思,唤起学生探究历史的欲望:由于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不同年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而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知历史人物的“何为”确属不易,出现困惑在所难免。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如何让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去理解、认同某些历史现象的正能量?如何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大如世界观,小至做人品格的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索,允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3.以果探因,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以果探因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行为进行原因分析,推断出其成败原因的一种心理过程,其得出的归因结果如何直接影响其能否进行自主学习的行为和态度。要让学生懂得,每一次的点滴进步,都与其学习的付出程度分不开的,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潜能。

(二)优化学习,解决“会学”的问题

1.读思兼顾,培养学生历史阅读和思维能力:历史教材是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历史阅读和思维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文本。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通过阅读实现与文本对话,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例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时,学生通过对“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在历史上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一史实的梳理,能够得出“人民痛感鸦片危害严重,强烈要求禁烟”的结论。引导学生从英中时局分析回答:鸦片生意一本万利,英国商人唯利是图;英国政府支持鸦片走私,英商有恃无恐;中国禁烟软弱无力,官吏腐败助长了英商气焰。在逐层剖析中,英国的侵华野心与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整个虎门销烟的时代背景被烘托得淋漓尽致;进而点出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侵华野心导致的必然结果,而非林则徐禁烟所致,说明林则徐禁烟的正义性。这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问题设计,显得自然顺畅,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听说并重,锤炼学生知识提取和迁移能力:初中学生仅仅能够听懂和理解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思维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训练学生从新的历史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维新志士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中提取关键信息“无力”,来理解“戊戌变法为何会失败”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维新派“无力”的原因:一是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是一种失误;二是变法没有人民的支持,注定会失败。然后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作为维新变法中坚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革命性,但由于其本身有妥协性的一面,其革命的不彻底,使他们失去了群众基础。最后,引导学生从反面分析变法的阻力反对派的强大:握有兵权,善用权术。如此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索中,较全面地理解了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种以点带面,逐层剖析的手法,让学生也锻炼了提取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3.做练结合,磨练学生动手和文字表达能力: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因而,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通过同伴合作完成简单的历史模型的制作,编绘历史图表、制作历史课件等,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以此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制作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当地的气候环境因素为着眼点让学生去思考“两种不同风格房屋模型的特点及设计理念”,最后得出结论:河姆渡人居住于长江下游当地气候潮湿闷热,因而要求房屋的通风防潮性能要好,所以以桩木为基础的干栏式房屋比较适合;而半坡人居住在黄河下游,属于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要求保暖性能要好,所以半穴居房屋更适合于北方。要让学生明白“因地制宜”的道理。同时鼓励学生将探究过程中的观点写成研究小论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历史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结

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体,其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应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用一颗真诚的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感到自己能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将自主学习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学”、兴趣基础上的“想学”、责任基础上的“肯学”、掌握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