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在体育课上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学生主体性在体育课上的发挥

陆东成

陆东成(东莞市茶山中学广东东莞523380)

【摘要】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我们在“自主参与”背景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取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条件,合理的“引导”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教师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体育兴趣;主体性;激励;评价;新课程标准

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来概括为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自主权利,表现为对主体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其学生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里,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是教学的主体,而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需求担当组织者、旁观者、监督者、评价的角色,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1.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每一位学生都富有创新精神的,在课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1热身活动自己编。一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开展得如何,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可以使学生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时间、安全、活动关节的顺序),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教师这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愉快的热身,并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

1.2练习器械自己制。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1.3游戏活动自己编。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是不可少的,练习效果好,而且学生都喜欢。学生各自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项目,由于规则的不同,一个游戏就有好几种玩法,如:网鱼、电子碰撞,负重搬运等。教师只要提出一些练习的基本要求,学生就会积极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认真的实践。学生通过讨论和实践,既掌握了技能和游戏方法,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1.4练习方法相互学。体育教师在运动方面不是万能的,在多数项目上,学生要强于老师。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教会学生,教师跟着大家一起学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浓了。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们一定很喜欢。

2.营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得以成功的保证。教师对学生应该爱护、关心、尊重、理解,才能有利于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气,让每位学生既愉悦身心又得到了锻炼,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上课灵活还需艺术性。根据经验营造课堂良好氛围有四点。第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用不同的方法拉近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可怕的,而是可亲可近的朋友。第二、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不只是游戏,还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多种多样的表达语言形式。第三、教师的精神和情绪,以及示范动作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气氛好坏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的主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要求教师精神饱满充满自信,不能带着坏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上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感染学生。第四、多看学生优点,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学生自信参与的兴趣,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条件。

3.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的设计要合理,《新课标》要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采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确定上,都需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兴趣与个性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运动愉快的心理感受及体验。

及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每一次努力行动,哪怕是获得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以肯定、鼓励,对之以表扬、赞美,激励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人由衷的关怀,就是教育的血与肉。”教师从各方面体贴、理解学生,对学生的爱心,能感染全体学生。他们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诚挚的爱,就会从内心得到鼓舞和欣慰,使他们做出意志的努力,并且很容易取得成功,并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4.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

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

5.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往往热衷于“一言堂”。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我们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兴致勃勃的情绪,使体育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从而开发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潜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以适应紧张学习生活的需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体育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确立学生为主体地位,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淡化教师的主导性。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会成为放羊式的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正确的“导”、学生主动的“学”,体育课便成为有效而充满乐趣的教学活动。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与创造。体育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进行统一,不断探究体育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热爱运动,积极运动,并能创造新运动技术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

[2]钟伟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

[3]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季浏胡增荦著《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收稿日期:201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