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向春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向春芝

向春芝

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康复科)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9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偏瘫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1],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患者患病早期进行系统的正确的康复护理,对恢复期患者的运动、认知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可以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研究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护理,现将具体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对脑卒中进行护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9~63岁,平均年龄(45.3±2.6)岁;病变性质出血14例,梗死26例。左侧瘫痪11例,右侧19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6.8±3.7)岁;病变性质为出血16例,梗死24例。左侧瘫痪18例,右侧1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康复护理方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具体康复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偏瘫患者保持良好体位,急性期患者症状较严重时,必须卧床休息,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患者采取仰卧位时,肩应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其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2)认知功能的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失认、失用训练刺激患者的辨认、记忆等功能[2]。(3)言语功能的康复护理:主要是通过刺激疗法改善患者言语功能,提高患者沟通、语言表达能力。(4)项目训练能力护理:康复护理中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自身剩余功能,如锻炼偏瘫患者学习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运用得当技巧。(5)家庭日常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病患者治疗康复时间较长,患者大多数不会在医院痊愈后出院,因此出院后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争取做到生活自理。(6)心理康复护理: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脑卒中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失语、反应迟钝,常表现自卑、依赖亲人、心情急躁等,因此向患者家属介绍配合治疗,患者与家属信任护理人员,解除患者心理障碍,调整最佳身体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康复护理后,偏瘫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有效:康复护理后,偏瘫患者症状有改善趋势。

无效: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有所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行康复护理前Barthel指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结论

现经康复医学研究认为,在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可自主建立侧支循环,促进疾病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谢[3]。影响脑卒中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本组护理主要强调偏瘫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和自我护理,心理护理贯穿于康复护理,使患者正确领会康复治疗的意义,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的死亡率也位居第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仅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水平[4]。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锻炼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及日常生活自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家属及患者自身的认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的需要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家属传递整体康复的正能量,从而提高康复信心和远期康复预后[5]。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模式,不但增加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有对患者不利因素的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消除患者不适心理等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潘贤妃,方志红.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3,51(13):105-107.

[2]卢菊清,沈群芳,夏荷秀,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72-1373.

[3]刘坤.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14-115.

[4]王静.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志,2012,15(23):93-94.

[5]戚青花,任磊.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