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实施快乐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也谈实施快乐教育

刘伯康

重庆市云阳县水口乡小学刘伯康404500

摘要:快乐学习,古已有之,当今仍在实施。不过,与时俱进,丰富了内涵。教育是一项系统育人的工程,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既要学会诚实做人,又要学会快乐生活。实施快乐教育,笔者的观点是:快乐的教师是实施快乐的前提;快乐的学生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把握快乐的特性是实施快乐教育的要诀。

关键词:快乐教育快乐的教师快乐的学生快乐的特性

中图分类号:C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5

快乐,是一种昂扬向上的良好心态,是一种积极美好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成果及大量实践证明,在“快乐”心态与情感下,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主动接受的意识最强,教育的效果最好。因而,针对学生害怕作文,有了“快乐作文”的实践;针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欠主动,有了“快乐学习”的探究。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快乐学习的观点古已有之。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既要学会诚实做人,又要学会快乐生活。因此,学生的快乐除了要体现在课堂学习这一主阵地以外,还应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实施快乐教育,笔者认为,要搞好一个前提,抓住一个关键,把握一个要诀。

一、快乐的教师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前提

有快乐的教师才有快乐教育,快乐的教师是实现快乐教育的前提。怎样做一个快乐的教师呢?

1、做一个快乐的教师,首先要根除职业倦怠感,做到敬业乐业。不可否认,当今社会,教师待遇仍旧偏低,这需要教师独守清贫;教师的社会地位虽日渐提高,但教师仍旧是一个弱势群体,这需要教师甘于奉献。教师不能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也许有人说,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这实在太难。其实,只要你用心去体味,教师职业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快乐。举个小小的例子吧。前几天的一个清晨,天下着雨,我和几个同事乘长安车上班,途中上来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上车就叫“谢老师好”,原来这是一年级谢老师班上的学生。车到站后,那孩子先下车,呼呼的大风夹着雨点让人颇感春寒,只听风雨中传来一声清脆的喊声:“谢老师,快把衣服穿上!”原来那细心的孩子早在车上就发现谢老师的风衣是抱着的。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让同车的人包括司机都感动不已。谢老师说:“这比我儿子对我的关心还让我暖心!”这不是快乐是什么?是的,学生的一次进步,一篇工整的作业,一张贺卡,一声问候,一次探望……细微处无不包含着人间最纯真、最甜蜜、最感人的快乐,这些快乐就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享受。舍去教育,还有什么职业能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如此纯真、如此久远的快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将快乐进行到底呢?

2、做一个快乐的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十根手指不可能一般长,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决定了全体学生不可能均衡发展,同一个学生也很难样样优秀。一个班级,常常会有时不时惹点小麻烦的,作业经常不完成或字迹潦草的,成绩一直提不上去的……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如果我们不能以人为本,以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并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就会在教育方法上出现简单粗暴的倾向,导致教师生出抱怨情绪,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出现师生对立局面。如此,怎能谈得上快乐教育,又怎能提高教育的效率呢?

3、做一个快乐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创新。单靠个人的努力,一些东西也许经过一生的摸索也难以领悟到,一些困惑也许穷其心智也难得其解。教师队伍人才济济,精英如群星般璀璨,他们的一些堪称精髓的理论经验与实践体验如百花点缀着教育的春天,只要我们勤于流连教育百花园的广阔天地,博采众长,必有豁然顿悟的快乐。同时,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教育环境在不断更迭,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所以,需要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勇于探索创新,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自己特色的教育之法。这样,自己的教育生活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泉,教育之路才会永远充满春色,教育的快乐才能永远荡漾心间。

二、快乐的学生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关键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课余休息时,同学们或热烈交谈,或追逐欢闹,或踢毽跳绳,很少有旁观或闷坐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天真活泼。有句话说得好: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身上充满着快乐因子,一有机会,这些因子就会尽情释放。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孩子不会快乐,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快乐因子,将快乐与教育融为一体。

1、表扬与鼓励是激发学生快乐的主要手段。斯宾塞曾经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将学会快乐。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则学会了自信。”当一个孩子有闪光之处或点滴进步时,一声赞扬,一句鼓励,会让他激动不已,快乐之情充满心间、洋溢脸上。所以,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亮点的慧眼,并不要吝啬表扬之辞。表扬与鼓励的形式是多样的。如语言式:用热情、具有鼓舞性的话来表扬学生,这是大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方式。这种方式,多使用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表情式:性格内向的学生比较适合表情式,只要老师脸露喜色,他就可以从老师的眼中看到真诚和鼓励。展览式:展出学生的优秀作业、优秀作文、书画作品等。表扬与鼓励的途径也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式,教师当面对学生提出表扬,这种途径及时便捷;另一种是间接式,教师可以通过家长转达老师的表扬话语,或者通过在孩子心目中比老师“分量更重”的人,如学校领导说出表扬的话,或者通过学校广播渠道予以表扬,或者推荐发表作品等,这种途径往往比直接表扬更能给孩子带来意外惊喜,从而更深层次体验到快乐。

2、创造机会是激发学生快乐的重要方法。常言道:“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际生活中并非一定如此,学生获得让老师表扬与鼓励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机会多的往往是在某一方面有特长或性格外向的学生,而大面积的日常表现普通平常或内向的学生就鲜有这样的机会,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了。另外,即便是那些好学生,他们的闪光之处也常常因为学生本身的行为习惯、爱好特长等原因而局限于某些方面,例如学习、音乐、体育、书法、品德等,而老师的期待以及育人的目标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作为老师,不但要积极的去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更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有意识地在学生较为薄弱的方面给他创造表现与获取成功的空间,从中捕捉亮点,适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例如,某同学成绩优秀却有不爱劳动的倾向,我们可以多给他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某同学性格内向,我们就可以多给他参加活动或者发言的机会。

3、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学生快乐的源泉。古云: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师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运动,一起劳动,学生总会感到特别兴奋与快乐。这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是老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二是因为孩子在老师面前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三是体验到了被教师尊重的乐趣。在这种教师参与的活动中,尊重、理解、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观在自然中生成。“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积极引导、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活动。例如,与学生一起扫除,在享受劳动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带领不爱运动的同学打球、跳绳,在师生同乐中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

三、把握快乐的特性是实施快乐教育的要诀

“快乐”和其他许多积极情感一样,具有几个特性:

1、快乐的迁移性。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语文教师喜欢和同学一道打篮球,还将班上同学分成几个队,于是,这些同学不但爱上了篮球,爱上了运动,连他上课同学们也特别爱听,布置的作业也认真完成。因为同学们觉得听他讲课、完成他布置的作业是一种快乐。这就是快乐的迁移性。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解决很多教育难题。如,有些同学总不爱完成作业,训斥处罚告状肯定不是好办法,要激发他作业的兴趣也难以着手,我们何不可以从这些同学的个性爱好入手,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快乐情感,并诱导其向学习方面迁移呢?

2、快乐的适度性。常言道,物极必反。同理,快乐也应该有度。某一方面的过度快乐,会削弱对其他方面的兴趣。正如过度乐于打球,便会松懈学习;过度乐于语文,便会倦怠数学。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快乐情感时必须因人而异把握好这个“度”,进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快乐的疲劳性。由表扬、活动等外部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快乐为“激发性快乐”,这种快乐具有短暂性。同样的赞扬听得多了,同样的活动频繁了,同样的事物见多了,往往会习以为常,第一次经历时的快乐情感也就会逐渐淡化,出现快乐疲劳。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在激发调动学生快乐情感时,就要注意变换方式,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以量变促质变,在持之以恒的“激发”中,让学生的“激发性快乐”演变为“生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