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夏宇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夏宇

(简阳市金马九义校四川简阳641400)

课改《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探究问题,获得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启动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动眼观察

心理学指出:观察是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参与的思维活动。学生从小就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观察的环节,让他们去发现,比较分析,自己概括出结论。如在图形的平移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平移。我用课件演示了:行驶的火车,起飞的飞机,滑冰的运动员等的运动过程;还让他们用书,文具盒等自己做了物体的平移运动。通过观察、讨论,他们得出:图形的平等移动就是图形的平移。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2.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育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在全等三角形

“SSS”的判定定理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用右图所给的条件做一个三角形,做好后用剪刀剪下来,跟同桌和周围的同学所做的三角形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是否全等。通过做图、比较,学生得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3.让学生动脑思考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可见,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发现,均应在他们充分思考之后。所以,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应耐心指导和点拨,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结构化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分析思考,探究实验,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规律题是近年来,考试的常见题型,这类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数学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有这样一道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1\2,1\3,1\10,1\15,1\26,1\35……,按此规律排列下去,这列数中的第9个数是。学生看到这题是,他们都知道分子肯定是1,那分母是多少呢?怎样确定?我让同学们先想想。有同学得出,分母与个数有关。那是什么关系?找到它们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过了一段时间,有同学发现:2=12+1,3=22-1,10=32+1,15=42-1,26=52+1,35=62-1,当个数为奇数个时,分母就等于第几个的平方加一;当个数为偶数个时,分母就等于第几个数的平方减一。所以,第九个数的分母应是:92+1=82,第9个数就是1\82.

4.让学生动口讨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的认识过程和认知成果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得到言论讨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并将讨论作为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利用同桌相互说、组内讨论、组外交流、全班探讨等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得出结论。在平移的特征的教学中,分小组合作。准备一个三角形硬纸片,画出纸片的平移图,(如右图,)

让他们量一量,AA',BB',CC'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位置关系怎样?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对应角是相等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善学、会学;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的发现获取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收稿日期:201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