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实施美术课的情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运用多媒体实施美术课的情境教学

闫雪梅

吉林省汪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1332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电脑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教育领域。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狮子大王》一课的开始,我展现了狮子吼的视频影像进行欣赏,以及优美的音乐,给学生的视觉、听觉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上课开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

美术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四季的色彩》一课时,我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了动画情境——四季的森林以及大量的动物图片欣赏,学生沉浸在对森林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加入娓娓动听的语言启迪,从而解决了本课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当你欣赏经典名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视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不但可以全面地把系列作品逐帧观赏,还可以有选择地选一些作品观摩或打印出来。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绘画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当你欣赏建筑艺术,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作动感显示,让建筑物旋转起来,欣赏建筑物的多个侧面。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其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形的重复》这一课,首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把图案进行方向、大小、颜色的变化,再加以动画设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的感知能力。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可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他们在完成创作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自己的桌上或黑板上予以展示,并结合电教媒体——实物投影仪的运用,对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突出作品进行分析、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情境。最后,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