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视域下的土地规划利用研究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土地管理视域下的土地规划利用研究探讨

阳华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规划;利用;探讨

引言:由于土地规划利用针对的是所有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不仅仅与土地资源问题有关联,还涉及到土地资源上面滋生的更多具有战略性的大问题。通常来说,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促进一个区域的整体转型,合理开展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意义重大。但是在当前我国土地规划利用工作中却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土地规划利用与土地管理工作的关系

(一)土地规划利用对建设用地的影响

1.影响建设用地的报批方式

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项目建设用地如果处于城市土地规划利用建设用地范围之内,需要按照城市进行分批次报批,而如果是位于土地规划利用范围之外的项目,并且涉及到交通、水里、军事等特殊领域,则需要按照单独选址项目及逆行报批用地。这两种报批方式的不同又使得在具体的土地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建设范围提供的材料不同,手续流程不同,审批时间不同,相应的缴纳费用也存在差别。

2.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土地规划利用已经对建设用地的整体结构与规模有了一个明显的界限,在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不能够对这个界限进行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增加,也对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在进行建设用地审批等工作的开展有着实际指导作用,对土地的集约与节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控制建设用地布局

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已经对规划区域中现有土地的具体用途有了明文规定,在规划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建设用地规划,在允许进行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区域进行调整,在禁止建设区域则坚决禁止建设开展。对建设用地进行审批时需要与土地规划利用的用途分区预计管制分区相符合。通过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对现有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更方便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同时建设用地审批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调整的次数与地方过多,可能意味着地方土地规划利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起到一个检测作用。

二、土地规划利用实施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土地规划利用的行政保障手段并不健全,存在过多的人为干预

土地规划利用再确定之前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配合开展各种调研工作,这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的必要前提与保障。只有在经过充分的调研与准备工作基础上,才能拟定合理的方案,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并顺利进行报批,在报批之后还需要进行公示。整个过程涉及到相当多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耗费基础上的。但是在当前我国很多地方开展土地规划利用工作时并没有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甚至更多的是凭借领导的一句话进行的,严肃的国家土地规划利用工作与领导者的个人意志挂钩,一旦出现冲突则很难得到落实。

(二)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很少有公众参与,社会监督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一个民主国家来说,能够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进来进行社会监督是国家兴旺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我国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程度都不够,虽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发生,但是在实际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允许公众参与的听证会少之又少,相关的公示也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在现存的人民代表大会监督以及公众舆论监督层面也没有形成真正的人民参与制度。

(三)土地规划利用中土地权益不清,存在很多纠纷

进行土地规划利用时很难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地产权问题,这与每一个土地产权所有者的切实利益密切相关,尤其在农村中更是关系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土地规划利用时需要充分进行产权认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不重视,加上公众参与土地规划的意识并不高,造成产权不明晰,归属混乱,存在很多纠纷,严重时甚至造成打架斗殴。

三、促进土地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审批法制化建设

以地方实际情况为标准,建立规范的审批机制,将审批的具体程序、实现以及相关责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避免审批者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随意进行审批,更不能将土地规划当作创造政绩的工具。需要形成科学的规划利用标准与评价体系,组建多元化的专家评审队伍,做到评审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二)加强宣传,提高土地规划意识

土地规划利用与地域发展关系密切,离不开群众的配合,需要积极开展土地规划利用宣传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土地规划的作用,自觉参与到土地规划中去,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调整土地种植结构,提高管理力度

土地规划利用绕不开农村地区,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早规划中有意识的进行土地种植结构调整,用长远的目光看问题,借助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化零为整,使土地的效用获得最大化。同时保持与农民的畅通沟通,在农村地区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开展精细化的土地管理模式,落实土地规划利用。

(四)充分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并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要想确保土地规划利用能够得到实施,需要对土地的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在监测中了解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把握具体结构,通过分析掌握规划具体执行结构,同时能够对违法规划的土地使用行为进行查处。监测获得的结果通过反馈给土地规划部门后进行后续调整与修正工作,确保规划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符合。

(五)有针对性地建立完整的规划实施相关机制

1.在土地规划利用过程中要科学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年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追究非法批准用地现象。

2.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力度,规划审批流程,严格根据相关的土地规划利用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工作,对于不符合规定或者与规划相背离的申请坚决不能通过。

3.建立土地规划利用评估制度,在近期规划完成后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中期评估,即时发现规划中不完善的地方,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完善,如有必要,可以对规划进行修编。

4.完善土地规划利用调整与修改机制,根据《土地管理》的相关规定,当在国家级或者省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需要用地时可以进行申请,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配备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够全面确保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维护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用制度进行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处理好土地规划利用与土地生态的平衡关系,协调好地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最终目标。

结语: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诸多的社会因素,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配备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够全面确保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开展与落实,维护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用制度进行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处理好土地规划利用与土地生态的平衡关系,协调好地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土地规划利用工作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立.浅谈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强土地规划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0:167.

[2]王志华.浅谈如何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J].民营科技,2013,3:211.

[3]郭忠诚,施玉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对规划修编的启示[J].上海地质2009,30(3):49-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