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以基层医院需求为导向的区域医务人才流动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3

探索建立以基层医院需求为导向的区域医务人才流动机制

易元杰李克勤

易元杰李克勤

(四川省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

【摘要】在新医改的推进过程中,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才不足的实际问题和方便群众就医,医学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一定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卫生人才流动的机制仍是我们需要摸索解决的主要问题。打破单位人员的身份限制,建立一种区域内或区域间卫生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落实以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流动目标,探索建立以远程视频签名的流动人才监管计划,将在未来卫生人才流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卫生人才人才流动机制管理

【abstract】intheprocessofnewhealthreformtopromote,tosolvetheproblemofgrassrootsmedicalinstitutionsandhealththepracticalproblemsofinsufficienttalentsandconvenientmassesgotoadoctor,medicalandhealthoftherationalflowofprofessionalandtechnicalpersonnelinsomeareahasbecomeadevelopingtrend,butmedicalpersonnelflowmechanismisstillfeltweneedtosolvethemainproblems.Breaktheunitpersonneltotheidentityoftherestrictions,toestablishanareaorareasbetweenthemedicalpersonnelofareasonableandorderlyflowmechanism,theimplementationofgrassrootsmedicalinstitutionsdemandorientedtalentflowtarget,toestablishtheflowoftalenttoremotevideosignatureregulatoryplan,willplayanactiveroleinthefuturemedicalpersonnelflow.

【keywords】basic-levelhospitalmedicalpersonneltalentflowmechanismmanagement

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卫生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到,在我国城镇一体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需作出相应调整。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我国医药卫生人才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因此,探索建立区域卫生人才共享、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创新卫生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当前卫生人才流动状况和服务政策

1.1卫生人才由单位人才转化为社会人才的历史进程

为了引导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从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国家和省级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允许人才流动的政策和制度【1】【2】【3】【4】【5】,对优化卫生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缓解人才短缺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压力,进一步解决广大基层人民看病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为了鼓励竞争,促进流动,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一套机制健全,功能完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四川省相关部门又出台了一系列卫生人才改革办法【6】【7】。进一步打破了事业单位的人员的身份禁锢,将单位固定人才转变成市场机制下可以灵活流动的人员,逐步解除固定的人事依附关系,建立单位与个人之间的新型人事关系。目前我省卫生人才的使用和评价仍然按照根据上述文件及配套文件执行。

1.2当前卫生人才在区域流动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按照目前人事管理要求,事业单位人员无论是国家按照编制聘用的人员或是单位根据需要临时自主聘用人员,均需要在某个聘用合约单位固定工作,与原来固定制员工工作方式没有太大改变。人才主要通过调动、轮任、轮换、组织派遣、辞职、辞退和对口支援等方式进行流动,而不是区域共享人才而进行的社会化的流动。说明单位人才要真正转变为社会人才在一定区域内有序地流动起来,还是非常困难【8】【9】。一方面在卫生人才在目前人才的流动中,原来用人单位为了保持有优先的地位和发展优势,他总是想保留那些有潜力、有动力的员工在医院,希望那些调皮低效的员工离开组织,到其他医疗单位流动。另一方面,如果卫生人才自由流动的话,他要受到薪金报酬、职称、性别和职业环境的影响【10】【11】【12】,也受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地区差别的影响【13】【14】,对原单位技术的保持和提升以及卫生人才的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卫生人才社会化有序流动,国家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管理机构,并有保证人员实现有序流动的机制,统一实施卫生人才在相应的区域里有序地流动。

2.探索建立区域医务人才共享圈的流动机制

2.1建立区域内卫生人才共享圈的内涵和重要性

所谓“人才共享圈”就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医务人才属于该区域内人民群众共同的健康守护者,而不是分别属于某个单位的执业人才,一定区域可以是以地区为一个统一的区域,也可以是几个县或几个市为一个统一的区域,该区域内人才是有序联动的。但要真正实现人才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必然要使单位人员身份和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也就是要实现区域卫生人才人民群众共享。这样才会使得共享区域内不同地域的人民群众都有机会享有平等就医的权利,区域内的卫生人才是公共资源,不受某个单位所局限,他在流动中只是在某个执业场所执业,使所有卫生人才在区域内有序流动,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市有序循环,让上级医务人员不断到达群众身边,那么,人民群众的身边就时刻围绕着他们喜欢的医护人员,群众在家门前就医不是难事,能够有效缓解群众看病上级热下级冷的状况,从而进一步实现《四川省“十二五”卫生人才发展规划》要求的推动卫生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强基层”目标。同时结合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间的对口支援”和“晋升高级职称前定期服务基层”等卫生人才流动形式,让上级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下沉到百姓中间,必然能为多数的基层群众解决方便就医的实际问题,百姓才能更加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也能优化目前在对口支援任务中下派医生不能正常发挥其医学才能、不能“落地开花”,基层单位不好管理,行政不好监管的现状。

2.2区域人才共享圈医务人员的流动激励考核机制的建立

人才要流动,必然就要建立一个区域人才管理机构和联动机制,对区域内人才合理流动进行管理和一些有益探索,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流动进行尝试。区域内的医务人才按联动机制在区域内流动,并通过目标考核确定流动的目标和个人收入待遇,打破按医院等级和医院收入确定医务人才待遇的规矩,既有利于区域内医疗技术平衡发展,又可以通过对专业技术人员考核配置,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否则,个人的实际收入和发展必然会受影响。同时对不同目标层级医务人员确定合理薪酬,使医务人员对照给定的目标去奋斗,去发展,从而调动卫生人才积极性,激发卫生人才创造力。地域之间的人才流动也可以参照区域内的人才流动,可能实际情况要复杂些,但只要加强上下联动,有了人员流动成功的经验,我相信区域人才配置将更显合理,更加有益于国家卫生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发展【15】【16】.

3.探索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为目标责任制的落实计划

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为目标的人才流动机制,目的是使人才在流动环节中能够落地生根,并能根据既定的目标开花结果。基层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技术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切实可行,能够顺利有效实施。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向指定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申报,申报内容包括引进的专业技术发展,期望达到的具体目标等。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申报的计划要求,选派上级医疗技术人员到申报单位工作并完成具体目标任务。选派人员到达基层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基层工作时间不再拘泥于工作时限的要求,而是以是否完成了相应的目标责任为考核目标。比如,原定于6个月的基层工作时限,如果目标在3个月已经实施完成了,上级经考核认可完成,应视基层工作时限已满,并且医务人员应享有6个月相应的补助或津贴;反之则应延长相应的工作时间,并且自己还要负担目标不能完成的责任。建立这种需求机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实际需求;二是可以促使医务工作者有奋斗的目标,有承担的具体任务,有明确的奖惩,能够有效落实。三是促进监管机构了解基层发展情况和人才流动的实际效果,能够为下一步的基层机构的发展制定更加科学的计划。

4.整合人才流动区域的医疗机构的信息,落实以远程视频签名的流动人才管理计划

目前医疗机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都有备案登记,如果要实现区域内整合,对解决人才流动中的人才监管问题的话,难度可能不大。如充分利用全省传染病和死亡等联网上报系统来进行医疗机构信息整合的话,跨区域整合也有一定信息资源基础。同时再利用区域的卫生主管部门对辖区的乡镇医院进行信息整合,就可以形成全省医院网络系统平台。这个系统平台中从省级一流大医院到乡镇中心医院均在网格中。既可以利用他进行网上双向转诊,简化目前纸质程序,减少病人因审批机构不清地点不明而导致的来回奔波审批繁杂程序。因为只要相应医疗机构在网上上报审批同意,就可以落实双向转诊;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有效的公务文件网上审批和上传下达,使得政令文件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对区域内流动卫生人才进行视频签名报到进行实时有效监管,减少监管工作人员的来回抽查的不便,使得监管行政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国发〔1983〕111号).198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通知(国发〔1986〕73号).1986

【3】四川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暂行规定,1994

【4】四川省,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管理暂行办法,1992

【5】甘肃省,甘肃省卫生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卫生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工作的意见(甘卫人发〔2011〕192号),2011

【6】四川省,四川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川人发〔2002〕21号),2002

【7】四川省,四川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试行办法(川办发〔2002〕40号),2002

【8】陶代兰.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3):118-119

【9】詹晓波,林素萍,刁鸿锦.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流动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1):20

【10】李丹,尹文强,苏茂全等.潍坊市公立医院卫生人才流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6):35-37

【11】沈林,应心,李水根.卫生人才流动面面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0):593-594

【12】刘岩,曹文华,吴海舰等.济南市卫生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1):61-62,37

【13】常继乐,李芝兰,曹晓源等.甘肃省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变动特征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16):105-107

【14】常继乐,秦林原,曹晓源等.甘肃省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流动状况及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2):76-80

【15】国务院,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2〕33号).2012

【16】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卫体改发〔2014〕12号).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