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模仿

刘林

都江堰市友爱学校刘林

写作是一种创造,但写作也是从学习与模仿开始。语文课本大都是文质兼美的课文,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范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向课本学习,从课本中汲取营养。

一、仿课文选材——求精

素材是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选准新颖恰当的素材是作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选材时一定要围绕文章主题精心挑选,确保材料的真实、生动、典型、新颖,使文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面对丰富、详细的材料,应该如何选择呢?把你所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全都写进文章中显然不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精心选材。选取的材料的好坏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效果密切相关,选材要围绕中心进行。如《一夜的工作》,记叙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平平常常的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式,告诉学生要围绕文章主题选材。也就是说,选材必须切题,必须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取舍。领悟到了作者选择这两个材料对文章中心的表达所起到的作用。凡是与所写文章主题有关,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到文章中去;凡是与所写文章主题无关的材料,不管这材料本身是多么生动,都应该毫不可惜地舍弃。

二、仿课文细节——求真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尊重客观生活的实际,决不能凭空想象,这是恰当运用细节描写的基础。比如《花脸》作者追忆了童年时过年的一段难忘经历,真实有童趣,课文中的很多细节描写得生动形象,如“买花脸”这一情节,当作者看中了一个威武的花脸时,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花脸!”真实地把孩子胆怯又渴望的心理表现出来了,同时又从侧面写出了花脸的威武,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再找出其他几处,从赏析的角度品评文章。“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真实表现了儿童对喜爱的玩具爱不释手的心理。这种真实的细节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写作时,我就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留下真实传神的片断。让孩子明白: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三、仿课文结构形式——求严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最大的法则是统一的结构,无论是灵感,无论是人物设计,没有它,就会零乱。文章的材料是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文章的细节是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文章的结构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有了材料,有了主题,还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把材料加以妥善安排,考虑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构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文章的结构形式总理。如《三峡之秋》一课,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抓住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教学时我们沿着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是“这一天,正是中秋”。我让学生们讨论,这一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最后得出了结论,因为课文题目为“三峡之秋”,全文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秋天里的三峡美丽的景色,尤其是第五段把月亮比喻为“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光亮的云母石”并描写了月亮清冽的光辉,“这一天,正是中秋”最后揭示具体的时间,使前后呼应,全文浑然一体。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感受到了名家名篇的结构之严谨,领悟到了这一写作方法。

四、仿作文语言——求美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朴实在记,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自然清新,字字珠玑,语言技巧都很高。对这样空灵华美的妙词佳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咀嚼,品尝,领悟其中的味儿,培养语感。如《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了,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冈峦上”“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我引导学生多朗读,通过朗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朗读时注意感情的抒发,特别是那些整齐的句式,读出感情来。

作文语言的美不是许多华丽的词藻,而是这篇文章是你发自肺腑的感受。如:课文《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文章语言朴实中不乏生动。作者引用一位体育记者的话简介描写孙晋芳的高超球技“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袅袅青烟”。要做到作文这样的语言美,我就要求学生广收博采,不断积累丰富词汇、辞格,掌握各种句式的特性,不拘一格,广开“语”路;注意学以致用,尽快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我坚持师生平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心把课文中的名言佳句移植于课堂教学语言之中,凭美的教学语言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时时熏陶感染于语言的特有魅力之中,以此强化他们在自己的言谈和写作中对美的语言的自觉追求和把握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因此课文的篇章结构、段落安排、语言表述,甚至语言材料学生都可以学以致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儿童具有与别人分享想法和感情的天生愿望,一旦他们认识到语言文字的交际作用,有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他们就会渴望在课文的阅读中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定会在模仿的基础上踏出写作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