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语文时尚演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智慧语文时尚演绎

◆崔靳

◆崔靳辽宁省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110003

摘要:笔者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三个层面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即:师生心灵融通,追寻时尚,享受生活;师生心灵对话,启发智慧,润色生命;师生个性呈现,唤醒成功,放飞心灵。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让课堂洋溢着时尚的气息、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相得益彰,就能实现所要追求的“时尚智慧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追寻时尚呈现生活启发智慧个性呈现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深对生活和文化的体验,丰富精神生活,获取智慧,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创设怎样的课堂,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呢?

一、师生心灵融通,追寻时尚,享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学习语文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上,还应把广阔的生活引入到语文课堂之中,使狭小的课堂得到延伸扩展,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开放、活跃。新课程理念的创生,为语文教学照亮了迷径。追求时尚智慧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使师生心灵融通。

不少课文,短小精练,文辞优美,极富意韵。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余,结合情境,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画面、抒发情感,在画面中体味课文的优美意境,陶冶情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中山陵》一文,内容浅显,学生在自读时就已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如何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为此,在学生朗读后,我设计播放了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图片中更直观地掌握说明文的顺序,并穿插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革命爱情故事,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二、心灵对话,追求创意,润色生命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人教版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诗情画意,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要暗示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予以关注、欣赏、品味、思考。如在学完课文《明湖居听书》后,提问:“你还知道哪种艺术表演形式能像课文所说的一样引人入胜呢?”有的学生说“歌剧”,有的说“爵士乐”……当学生回答完后,不急于让他们坐下,而是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表演艺术的?能否用动作来诠释你的理解?”有位学生就很干脆地表演了一段街舞,滔滔不绝地讲述街舞的起源和表现艺术。这就使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避免了条分缕析而带来的对文本自身的割裂,抛弃了具有程序性的“流水线”。

三、师生个性呈现,唤醒成功,放飞心灵

记得有位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这让我想到:惟有解放自己,凸现个性,才能获得师生心灵的放飞,促进师生生命的升华。

1.张扬个性,不拘一格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也是个性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文的过程变成学生个性化读文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曾听过《小狗包弟》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描绘小狗的模样,启发学生思考:小狗最后的命运是怎么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课堂上,教师用师爱孕育了教学情境,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爱、传递爱,用形象化的画面将学生带到了课文美的境界,体味课文美的语言,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兴趣盎然,获得了情感的体验、生命的升华。

2.唤醒生命,放飞心灵

语文的内容就是在深刻地表现人生,把形形色色的灵魂暴露在我们面前,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现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有许许多多因为一文一书的影响而改变了人生道路的例子,也有许许多多因为一个老师的课或某几节课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或改变了人生命运的例子,更有可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辩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丽的字迹……改变了我们人生的命运,给我们的人生铺就出一条阳光道路。

我们共同走在语文的路上,如果我们的课堂师生心灵融通,学生妙语连珠、兴致高涨,教师怦然心动、神采飞扬,学生的想象放飞了,学生的灵性唤醒了,生活的语文、时尚的语文、智慧的语文让课堂洋溢着深情厚意、生活色彩和创新的火花,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那么,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时尚智慧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语文组。

[2]支玉恒《支玉恒阅读教学方法集》.延边出版社,2003年。

[3]支玉恒《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学习》.延边出版社,2002年。

[4]刘云生周一贯《新课程语文课堂的诗意追求》.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