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作业课程,升华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丰富作业课程,升华课堂教学

徐虹

山东省诸城市科信小学徐虹

【中图分类号】G552【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5-0148-02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大部分作业都是内容统一,形式单调,方法机械。这种作业,使学生感到枯燥,更无兴趣可言。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其实,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这样的作业不再会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布置作业也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趣味作业

学生能否认真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而要让学生乐于作业,就要求作业内容有趣,使学生乐于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识活动,促进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情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设计美丽的绘画式作业。

《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进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数学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如在学习了第一册教材中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课后,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图形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美术技能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在学习了第二册的找规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设计一些有规律的图案来装饰房间等。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在“画数学”的活动中口味着知识的魅力,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2、设计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因此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一种好办法。比如,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的号次进行包装设计。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令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3、设计生动的情境式作业。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逼真的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趣生疑、疑中生奇、奇中声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动态作业

动态作业就是指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学到书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并能对理性的知识加深理解,是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的桥梁,是学生的另一块更加广阔的创新天地。

1、设计操作实践性作业。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如在学习单位后,可设计让学生回家后用米尺量一量自己周围物体的边的长度是多少,并把数据记下来,看谁量的数据又多又准。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实际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设计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内知识的层面上,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除了从课本中获取信息之外,增加了大量的课外阅读,并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超越课本,或利用网络的优势,收集有关数学人物事迹、数学常识。学生加以累积,做摘录笔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处理,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力。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喜欢小动物情况等活动。

三、合作作业

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因此,可以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

1、设计亲情的合作式作业。一个孩子能不能学好,不在于他每天做多少家庭作业。我认为可以适当的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来完成的亲情型作业,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去做一些机械性的、大量重复性的作业的负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后,我们可以尝试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要家长带孩子到时菜场里去买50克、500克、1千克、5千克这样的东西,在称东西时指导孩子观察台秤上的指针和刻度,并让孩子用手感觉一下这几样东西的重量。

2、设计友情的互动式作业。做社会调查之类的作业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要想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必须要有分工,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可以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学会合作。

四、主动作业

1、设计层次性作业。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遵循“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

2、设计创编型作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作业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因些,我们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参与作业的评价。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设计是一个永远都讲不完的话题,值得我们去作出深层的思考,因为这关系着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贴近生活、探索创新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技能在作业中掌握,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兴趣、能力、思维、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紧扣新课标将作业设计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更好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