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丁苯酞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治疗效果

/ 2

探讨丁苯酞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治疗效果

侯泽兵张正春

苏州广慈肿瘤医院综合内科215100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及其侧枝循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周后比较疗效,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所致脑梗死中效果明显,并可有效改善侧支循环,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侧支循环;疗效

颅内大动脉阻塞是导致脑梗塞的原因之一,疏通堵塞的血管,改善缺血区域的功血是疾病治疗的关键[1]。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脑梗死病灶体积、改善预后,并降低梗死复发的风险,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有助于判断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分析丁苯酞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治疗效果。现进行下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致脑梗死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如下:(1)年龄≤80岁:(2)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24h;(3)影像学资料确诊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人数均等,各为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46~73岁,平均年龄为(62.3±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45~75岁,平均年龄为(62.9±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构成本次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脑组织保护药物,治疗脑水肿,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调整。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2次,给药剂量为25mg/1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采用PE输液器(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时仅允许PE输液器)静脉滴注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压,连续治疗14d后停止静脉滴注,并改为丁苯酞软胶囊口服给药,每次给药剂量为200mg,tid。

1.3观察指标

于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

我院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测定,并由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会迅速即引起血栓形成,形成的血栓导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并最终导致脑梗死。脑梗死危险性较大,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脑神经功能受损,言语障碍,肢体偏瘫,降低患者后期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2]。此外,心源性栓塞也是导致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3]。

对于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大,出现的症状重,需在短时间内对闭塞的血管进行再疏通,恢复缺血区及半暗带的血液供应。临床数据表示,对于发病时间<6h的患者,可实施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部分患者也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可以认为,根据软脑膜血管吻合情况建立侧支循环来有效的代偿缺血区血液供应是疾病治疗的关键。当大脑中的动脉M1段闭塞后,对于在Wills环之外的动脉,是无法利用Wills环建立侧支循环的,并主要依赖于同侧的大脑前动脉及后动脉进行,使用软脑膜血管网进行代偿[4]。依据这一情况,我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丁苯酞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丁苯酞化学名称消旋-3-正丁基苯酞(简称丁苯酞或记作NBP)。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减轻脑水肿,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对软脑膜血管网有扩张作用,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氧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结合丁苯酞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而该调查结果可有效说明,丁苯酞的联合应用对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具有积极作用,改善侧支循环,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丁苯酞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所致脑梗死中效果明显,并可有效改善侧支循环,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医疗费用较高,对合适患者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如训,李常新,陈立云,等.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08):985-988.

[2].刘佳.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8.

[3].鄢学芬,詹瑾,黄叶宁,等.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7):1498-1500.

[4].康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CO_2反应性及丁苯酞的干预疗效[D].河北医科大学,2014.吴娟,陈永.

[5].史文倩,石进.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分型与评价[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0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