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江信琴

江信琴

(重庆市江北区鱼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1133)

【摘要】目的:调查某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方法:对327名学龄前儿童的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6名儿童中,158名(53.38%)存在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排列前3位的饮食行为问题为挑食(56.08%)、只吃几种食物(47.97%)、饮食量易受环境影响(46.96%)。不同儿童年龄、抚养人不同文化程度、抚养人喂养知识是否缺乏、是否允许儿童吃饭时有其他行为者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不同(P<0.05)。结论:某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认知能力、形成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儿童性格特征、环境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此时期也易发生饮食行为问题。不良的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体格和心理发育,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肥胖、贫血等情况,甚至对其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据报道,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表现在偏食挑食、进餐不专注、不规律等[1]。在我国学龄前期儿童中饮食行为问题较为普遍,其发生率为39.7%~65.1%[2,3]。本研究对某市部分幼儿园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以了解其饮食行为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某市3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327名及其抚养人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对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合计发放问卷327份,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所有患儿抚养人均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均排除在本市居住时间≤3个月、合并器质性疾病儿童。296名儿童中,男154人,女142人,年龄3~6岁,平均(4.51±0.72)岁,体质量10.6~42.3kg,平均(20.37±3.42)kg;296名扶养人中,儿童父母236人,祖父母56人,其他4人。

1.2方法由某院保健科医生1名、儿科护士6名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儿童身高、体重等。对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儿童和抚养人的人口学资料;(2)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包括是否挑食、无法独立完成进食、吃饭时玩玩具、看电视、吃饭慢等13个问题。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情况296名儿童中,158名(53.38%)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其中存在1种问题的64例(占40.51%),2种及以上的94例(占59.49%)。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排列前3位的为:挑食(56.08%)、只吃几种食物(47.97%)、饮食量易受环境影响(46.96%)。见表1。

2.2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因素儿童年龄越小、抚养人为祖父母、抚养人文化程度较低、抚养人喂养知识缺乏、允许儿童吃饭时其他行为、准备饭菜不丰富的儿童越容易存在饮食行为问题。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96名学龄前儿童中,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53.38%,略低于叶天惠报道的56.82%[3]及刘慧燕报道的59.3%[4],但明显高于全国2012年34.7%检出率[3]。提示某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其中检出率排列前3位的为饮食行为问题为挑食、只吃几种食物、饮食量易受环境影响,与资料报道相似[2,4]。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影响能量和营养的均衡性,进而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负性影响。吃饭时容易受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影响消化器官功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年龄越小者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越高,年龄越小者,自控力越差,尚未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抚养人为祖父、文化程度越低及相关知识缺乏者较抚养人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及相关知识较丰富者更容易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相较于父母,祖父母更容易溺爱与娇惯儿童,加之文化程度限制及信息来源不足,祖父母往往不注重对儿童进行饮食技能训练,多采取讲故事、允许儿童吃饭时玩玩具、看电视等哄劝儿童进食,进而影响其饮食行为。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较为普遍,且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应利用学龄前儿童饮食结构开始转变、饮食行为形成的时机,加大对其抚养人的健康教育,树立科学喂养理念,指导其科学喂养技能,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饮食行为。

参考文献

[1]戴杨,徐通,马永红,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3):243-246.

[2]郭思玉,陆红艳,张建端.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8,19(2):81-85.

[3]叶天惠,华丽,秦秀丽,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31(5):83-86.

[4]刘慧燕,陈蓁蓁,林穗方.广州地区1~6岁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