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走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误区

苏雪青

苏雪青(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科甲巷幼儿园四川凉山615100)

【摘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走进了畸形发展的胡同。走出安全管理误区,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对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给予积极的支持性引导,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走出、幼儿园、安全管理、误区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8-058-02

安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幼儿期的健康发展是孩子今后发展的根本基础,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要预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因此安全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安全管理工作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是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安全象一把利剑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在人们谈"安全"色变的形势下,很多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走进了畸形发展的胡同,导致幼儿园普片存在"取消活动保安全,降低标准求安全,限制范围为安全"的消极安全管理。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发展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二、导致幼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1、活动场地、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

2、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安全隐患;

3、幼儿自身特点本身潜在的安全隐患,机体协调机能差,缺乏安全知识经验,识别危险和自我保护能力差,加上好奇好动,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

4、家长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责任不强造成的安全隐患,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偏差和过度保护,什么事也不敢让孩子去尝试,忽略了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一些家长缺乏安全责任意识,认为幼儿一经入园,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应单方负责,忽略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家园共育,一些新生家长隐瞒幼儿健康状况等等……

三、树立"安全与发展、保护与锻炼"并重的安全理念,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

1、创设安全的幼儿园硬件环境。加强园舍、场地、设备设施隐患的预测、排查、消除,尽可能地对不安全因素提前做好防范,把可能造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

2、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外在监督机制,关注教师内在责任心的培养。建立安全管理的的长效机制,幼儿园的安全规章制度要细致,责任要明确,措施要可行;同时要加强对制度和工作计划的指导、督促、检查,保证幼儿园的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把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关注教师责任心的培养,明确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幼儿安全的守护者,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到对每个孩子都有爱心、关心、耐心、细心,事事关注环境安全,时时关注健康发展;善于捕捉、了解、化解、改变幼儿出现的消极情绪,为幼儿创设安全、丰富、和谐、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使幼儿得到身体及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家园合作的安全理念。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因此,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只靠幼儿园是不行的,只有做到家园配合,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幼儿园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家长在孩子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和防范意识,让家长明确自己有责任、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是不能做,哪些是危险,怎样避免,共同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学会规避危险,提高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消极的安全观,误以为千安全万安全坐着不动最安全,由于幼儿缺少必要的锻炼,当身处不安全的境地,遇到危险的时候,往往会手足无措,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动作迟缓、笨手笨脚的孩子一不注意就摔着碰着,动作敏捷的孩子,当危险发生时、机体能迅速做出反应、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在提高认识加强防范的同时,切不可因噎废食。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协调能力提高了,意外伤害也就减少了。《指南》强调,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根据《指南》的目标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发展孩子的基本动作,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同时在游戏中渗透规则行为、意识培养,避免因违反规则对他人和自身造成的伤害。

5、还幼儿一个真实的生活,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过分强调保护的安全,把孩子圈起来、包裹起来、限制起来。这些年来,由于园外环境复杂,取消幼儿的外出活动,减少了幼儿接触大自然、大社会的机会;由于户外活动比室内活动存在更大安全隐患,因而压缩幼儿户外活动时间,降低幼儿户外活动的难度和自由度;体育课上一些稍有危险或对抗性的活动、游戏也被一些所谓安全可靠的运动项目代替了;限制或禁止幼儿操作活动中工具的使用等等。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我们不能仅为幼儿筑一道安全藩篱,采取消极保护措施,放弃教育的责任。读懂孩子,交给孩子安全、生存的钥匙才是根本。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让他们在生活、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体验、了解生活、活动中的自我保护常识,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注意安全,同时不给他人造成危险;学会基本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教会孩子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等等,还幼儿一个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生活、活动中习得安全知识,通过训练、实践活动,让孩子在感知、操作、领悟中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自护,体验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幸福。

6、正确对待安全与发展。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不摔跤的,"在摔倒的时候,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老话,孩子在摔倒时,要教育幼儿要勇敢,培养坚强的品质。任何活动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儿童的身心特点又使儿童存在意外伤害的的潜在性,但将孩子包裹在层层的保护罩中,要么使孩子更加胆小、不敢尝试、探索;要么发现机会,趁大人不注意,大搞"破坏",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活动中的意外伤害,做到保护与锻炼并重,安全与发展并重,千万不能违背《指南》的精神,为了保安全让孩子失去活动、实践和发展的机会。

对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给予积极的支持性引导教育,提供安全的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用我们的爱心、责任心筑起安全的平台,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幸福自信的人生起点。

作者简介:

苏雪青,女,幼儿园高级教师,会理县学科带头人,论文《让幼儿在丰富生动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英语》获凉山州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的二等奖、《民族地区语言为本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获四川省优秀论文三等奖、《让早期阅读伴随孩子成长》获凉山州优秀幼儿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小班教师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获四川省幼儿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