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程理念激发音乐欣赏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践行新课程理念激发音乐欣赏兴趣

王红廷

王红廷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唐田中学266700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内心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内心感觉呢?这就要靠我们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采用多种手段来感受音乐、激发兴趣。

一、自制音乐专题片激发音乐欣赏兴趣

我经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二、用主题音乐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主题音乐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来表达的;也有用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那么激发学生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三、简介背景故事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用生动的语言简介作品背景,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背后那段动人的故事。例如本人在初一“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歌是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从古至今都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更应掌握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因此,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对作品作进一步分析的兴趣也随之产生。

四、研究性学习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

欣赏分析中国民歌类型特点的过程中,要先启发学生确定每一种民歌类型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如欣赏中国民歌中的《放马山歌》和《赶牲灵》。学生倾听完,我接着启发:“你们能听出它们是我国哪一种类型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山歌。”结果引发了他们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山歌,演唱风格特点却不同呢?”我进一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引发他们研究讨论学习的兴趣欲望,同时指导他们注意观察曲谱以及再一次让他们注意观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中播放插入影片中的背景画面。学生最后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分析,发表他们的观点看法。最后我把他们的观点综合,进行点评式分析:“《放马山歌》与《赶牲灵》都属于山歌,但由于地区不同,在旋律、曲调上又有各自的特点。

《放马山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反映放牧生活的著名山歌,歌曲结构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句曲调是根据上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全曲音域只有五度,仅用6(la)、1(do)、2(re)、3(mi)四个音,歌词中夹以“喔噜噜”等衬腔和赶牲口的吆喝声,表现了牧童的活跃和欢快浓郁的生活气息。

《赶牲灵》是一首陕北人民喜爱的山歌(信天游),旋律由上下对应的乐句构成。上句句幅宽长,跳进上行与级进下行的音调交替,加上带上滑音的自由延长音,听上去就像通往远方的道路那样悠远。加上似马蹄声xxx|xxx|的节奏型,显得急促,反映了热切期待的神情。

最后得出各地山歌的风格、色彩、题材内容、节奏、曲式结构等特点的结论。我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是我们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研究的价值意义,从而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优质的音乐欣赏课,进而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音乐欣赏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