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异化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信息异化人

夏子辰

夏子辰(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南京211172)

摘要: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信息传播速度与信息量都在呈几何级增长,现有的社会结构在承受着互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交互系统所带来的冲击。本文以《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研究蓝本,以法兰克福学派异化理论为分析模型,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分析方法,就普通网民个体在互联网信息社会里发生的信息获取的异化现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异化;发展

一、从信息异化到信息异化人

(一)信息的生活化

最初的信息化给生活带来的是便捷,新闻、天气预报、视频点播、话题讨论交流、基于电子邮件系统的电子商务等等。这一切给所有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可以随意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电影却很少担心版权问题,我们可以用电子邮件系统几乎即时联系到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而且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当工具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工具为人所用,当人过于依赖于某一种工具,以至于使人与社会生活脱轨的时候,这种工具就已经失去了最初创造时的意义,工具本身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使用者“异化”了。

信息化生活本是为了生活的便利和方便,很多网民却在不知不觉被互联网所奴役,就如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异化理论一般,本来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却逐渐被劳动所奴役,受限于劳动的规则与制度。然而其两者区别在于,劳动异化为被异化的主体所带来多数是痛苦情感体验和生理体验,所以更容易被人所察觉,而互联网信息化生活异化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享受和占有的快感,所以,信息化生活的异化更难以被人所察觉。

(二)信息异化人的产生

海量信息包含几乎所有一切事务,笔者认为人能够通过阅读浏览这些信息的过程来获得潜意识里的满足感与精神上的享受。

这种行为的内涵意义就是网民开始在不知不觉中以具体的行为表现出了意识对潜意识享乐目标的屈服,最终发展下去的可能性就是一切都依赖于网络,对现实生活产生疏离与排斥感等等,严重影响了人作为个体的正常社会生活。

二、信息异化人特征

(一)对互联网极度依赖

极度依赖互联网,每日上网时间超过8个小时。如果长时间离开网络,会觉得若有所失,会有空虚无聊感产生。他们的互联网生活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多数人部分脱离甚至完全脱离社会生活。

他们会有巨大的信息量,他们有自己爱好的一些论坛,有自己固定使用的SNS社交网站,有专门获取新闻的网站,订阅一定数量的博客并且保持阅读最新的文章。他们在潜意识里希望阅读完这些信息,并且在多数时候把这种行为当作“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二)沟通能力下降

他们越来越善于在互联网上用键盘加即时通讯来进行沟通,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沟通的技巧却越来越欠缺。甚至消极避世。近年来互联网有两个新名词“宅男”、“腐女”,就是描述这样一群依赖于互联网而少做交流沟通的人。

(三)对互联网相关知识增加

他们通晓几乎所有互联网流行词和热门话题,他们知道哪些网站有好玩有趣的内容。

(四)思考深度浅化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思考的深度随之减少,最终甚至会导致只会一味跟风于互联网的舆论引导,而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

思考深度浅化同时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向更容易被互联网的舆论方向所引导,在现阶段,互联网上的舆论会经常性失去监督机制的控制,目前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措施,例如利用网评员等措施实施舆论导向作用。

(五)网络游戏深度沉迷

有的时候,信息异化人并不仅仅具有上述的特征,还有部分沉迷于互联网游戏的网民也具备了异化的特征。前一阶段甚至出现网络游戏玩家迷失了真实生活与游戏的区别,从三层楼上跳下摔断了腿。更有甚者,拿刀砍杀同学母亲,只因为担心其“复活”。荒谬至极,已经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力。

三、应对信息异化与信息异化人的思考

(一)政府作为社会主导者的责任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该及早思考关于信息异化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具体可行方案,为了保证整个社会在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下能够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高速发展。政府可以出台相当的舆论引导机制,同时进一步推进民主化进程,使互联网舆论能够健康正常的发展,政府在社会上可以进行相关的舆论导向,把互联网作为传统媒体的互补,进一步接受互联网媒体的崛起,而不是遏制其发展或者与其发展相悖而行。鼓励人们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而不要过分依赖。政府可以主导增加公共娱乐设施建设,例如公园、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等。

(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

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可以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与政府的导向是不同的,这是一种更为柔和的引导,也更为常人所能接受。社会引导可以把互联网塑造成一种工具,就像词典和手机一样的工具,需要用的时候使用,不需要用的时候不必沉迷,引导人们更多参与现实中的健康、正常、向上的社会生活。

(三)家庭疏导

当信息化社会到来,每一个家庭都能轻松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化生活。然而对于家庭中年少成员的信息化生活引导教育,承担最重责任的就是家庭,家庭更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就把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介绍给孩子,并为孩子树立起对于互联网正确的价值观,以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同时可以给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生活取向,从小就热爱社会生活。

(四)学校引导

学校的引导与家庭引导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学校因为人数众多,更能组织起相对初具规模的集体化的社会生活,例如春游、运动会、晚会等。这些活动更能促进学生们发现社会生活的趣味性,引导他们更加热爱真实的社会生活。

随着信息化社会正在加速到来,互联网内容低俗化、劣质化已经引起社会研究者的高度关注。而人们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依赖度却越来越强,对于互联网信息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反思教育与书本出版发行推广的同时,互联网内容是否真的如此可信呢,更值得我们去反思。与此同时,互联网所带来的隐性问题或许根本不仅仅这些,笔者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其中,为互联网信息化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为严谨细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http://www.cnnic.net.cn/index.htm

[2]《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1.

[3]《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