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

刘涛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紧张、抑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关节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5-0494-02

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针对患者或对健康有需求的人群开展的一项特色护理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关节部位受到免疫系统攻击,导致关节变形、肿大,阻碍了患者的正常活动,因此,降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加强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防止患者病情恶化是护理中面临的一大课题,探讨该病的最佳护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探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护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其中男15例,女29例;年龄20—75岁,大学及以上学历12例,轻度14例,中度25例,重度5例;患者均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治疗组男8例,女14例;年龄20—64岁;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高中及以下学历16例;轻度7例,中度12例,重度3例。对照组男8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大学及以上学历7例,高中及以下学历15例;轻度7例,中度13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配合西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和中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1)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根据入院患者的文化水平,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知识,耐心详细地解答患者疑问。并对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效果评估。(2)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健康教育:患者长期忍受疾病的困扰,导致心理极度绝望和焦虑,甚至产生抑郁和恐惧情绪,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水平;

给予心理上的指导,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尽早康复。(3)饮食与日常指导:为患者提供合理化营养饮食食谱,对蛋白质、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进行合理搭配;嘱患者控制好体质量,防止体质量增加而增加关节的负荷;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良好,提高生活质量;指导患者每天起床后热敷僵硬的关节以促进血液循环。(4)运动与锻炼指导: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点,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功能锻炼分为3个时期,①急性期:嘱患者远离寒冷与潮湿刺激,适量理疗(热敷、推拿、热浴等)以松弛肌肉关节,促进水肿和血肿的吸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②亚急性期: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操训练(初期1次/d,逐渐增加到2次/d,1-2h/次),加强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能力的锻炼,维持和改善肌肉与关节功能。③慢性期:指导患者纠正错误姿势,安排好工作保证休息时间,避免关节劳累,减轻关节负担。(5)出院指导:平时多注意合理饮食,适度活动病变关节,禁烟酒、海鲜等,同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传统式宣教。两组均护理4个月,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及对类风湿关节炎知识的掌握情况。1.3疗效评估标准(1)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患者自觉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影响睡眠;7-10分为患者疼痛难忍;(2)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情绪:(紧张、抑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以上。

2结果:

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比较护理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心理情绪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长期慢性炎症,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病阶段很分散,各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病,且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此病的遗传因素占1/2-3/5。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血管翳形成,其特征性表现为类风湿结节。在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和疼痛表现为对称性和持续性,病变关节主要以近端的肢节为主,如掌指关节、腕肘关节和足趾关节等。由于机体自身的免疫障碍导致了关节的疼痛或变形,任其长久发展则会出现关节残废,与此同时,还会累及肺、心等重要脏器病变,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定期进行功能锻炼、饮食调控以及相关的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注意一些药物不良反应,随时检查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已由传统模式向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转变。

总之对类风湿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饮食、运动和功能锻炼指导,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加深了患者对病情的了解,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利于对患者普及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知识、合理地调整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和用药、加强患者自我护理保健意识。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常规护理,系统

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能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护理后关节的疼痛程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关节疼痛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心理情绪(紧张、抑郁)的评分优于对照组。系统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可明显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对类风湿关节炎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提高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延缓病情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值得在医护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瑞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399-401.

2苏秀琴,张雪梅.类风湿关节炎的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7(4):44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