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承与乡建创新刘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地域传承与乡建创新刘冲

刘冲1成斌2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621010

摘要:本文以建筑学专业的中国民居认识实习课程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课程概况,进而分析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教学思路、过程控制、成果呈现及等方面做了教改尝试,试图从完全讲求客观测绘民居技巧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转向以乡建设计、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基础的主观认知维度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地域传承;乡建创新;中国民居;认识实习;教学探索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培养具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复合型大学生是时代所趋。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地区建设,是今后高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概况

《中国民居认识实习》是在《中国民居》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开设的,是建筑学大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有助于学生在掌握民居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之后的实践探索。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到现实环境中,了解、认识中国民居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熟悉在中国各个地域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的特点。初步掌握民居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艺术特点和建造方法,并培养学生对民居建筑(聚落)形成与建造的理性思维,为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居住建筑的发展规律打下基础。

2教学现状及问题

《中国民居认识实习》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民居的类型、布局特点、布局手法以及中国民居的一些构造处理及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熟悉中国民居的环境、空间、天然条件及其特点;了解中国民居的家具陈设、庭院及其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成果证明,这种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2.1地域文化缺乏体系化教学构建

以往的课程实习成果虽然详实,但未能做长远规划。一方面,针对单体传统村落的测绘成果较多,针对同类型、同片区的类型化分析与对比较少,从而导致学生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不足,在地域建筑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教师将课程实习测绘成果转化为科研的较少,以产学研为主的模式亟待构建。

2.2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较弱

《中国民居认识实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测绘为主,有助于传统民居的资料整理,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分组测量数据,每组2-3人,8-12个小时完成现场测量数据收集,组内分工记录数据,推测和计算各细部资料。这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测绘民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但对于服务乡村建设稍显薄弱,实践操作性较差。

2.3专业技能及制图规范亟待提升

《中国民居认识实习》课程成果包括测绘图纸和实习报告两个部分,由于未指定统一的标准、模板与制图规范,学生现场手绘收据不齐全,计算机制图不规范,从而导致成果的格式不统一,给成果整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3教学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我们以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强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及师生交流、严格控制过程指导,通过对以往课程教学的重新再思考,对教学的目标、内容、原则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有了新的理解和构想,提出了“地域传承与乡建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紧密服务地区建设,多样化选题

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民居的测绘与调研,团队制定出了彝族新农房设计的任务书,其中对方案的结构防灾性、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空间功能形态的时代性、性能的生态性、技术指标、户型要求、功能要求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并对民居设计类型进行了规定以供学生多样化选择。有散居型(包括农牧型、果林型、农粮型、务工型、复合型),聚居型(联排、叠拼、转角、民宿)。

3.2功能分区充分尊重地域特色

在功能方面,首先,规划足够的储藏空间。与城市不同,农民有大量的农具和农产品需要储藏,这就决定了适合他们居住的住宅需要配置较大的储藏空间。其次,安排更多的邻里交往空间。农民有着充裕的闲暇时间和稳定的邻里关系,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相应的交往空间布局以方便乡民之间的交往。最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有天有地”的院落模式。

3.3结构选型与绿色技术相结合

彝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隆起区域,处于高烈度地震带上,按照抵抗高烈度地震的经验,选择耐震的结构形式,例如穿斗结构、框架结构。为增加房屋抗震性能,建筑尽量少采用大空间,大跨度,切忌承重墙错位、柱子错位、短柱等结构形式,建筑造型构件采用装饰性构件,例如吊瓜、搧架、斗拱等,可以采用预埋扁铁、螺栓等现代材料通过焊接连接或者螺栓拉结,铆接等。

彝族地区太阳能非常丰富,但是有些高山地区冬季寒冷,应考虑利用特朗伯墙(太阳房,南向开大窗)的利用,屋顶采用太阳能板,坡屋顶利用凸起空间放置(或者在楼梯间放置)水箱,实现热水、冬季太阳能地板采暖等。

3.4立面造型追求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彝族新风貌,传统民居2-3层的很少,任何新事物都要适应时代需求,更要发展彝族建筑文化,2-3层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彝族民居的味道。

彝族建筑文化中“毕摩”、“竹节”、“搧架”、“三色彩绘”“牛头拱”等是其典型表现,可以继承和发展。并根据设计的方案灵活运用装饰图案与色彩。

4教学思考与结论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设计能力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努力贯穿将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过程应注重过程和细节,还有很多问题要在教学中继续思考与完善。

4.1结合实践的多元化、开放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多元化、开放式。不仅体现在学生能自主选择类型,还体现在学生与老师、甲方的合作上,合作要贯穿于实课程的全过程。

4.2基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建筑师应具有多专业的知识和综合素质,我们加强提高学生了的综合能力,包括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从业能力三个方面,我们不但注重训练扎实的建筑专业技能及相关专业的知识,还加强设计软件制作模拟的三维动画来展示设计成果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团队组长协助教师统筹小组事宜、协调组织方案研讨会,提高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协作。

4.3题目的真实性、创新性

真实的题目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假题所无法比拟的,依据基地和使用者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确立设计概念是很重要的。学生应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现状、交通等场地信息,在接受任务后首先应当考察地形环境,从而限制了他们天马行空的随意设计。同时,选题依据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标准要求,创新的融入生态绿色建筑等方面内容。

5结语

通过对《中国民居认识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也对服务区域乡村建设、传承地域文化、创新地域建筑设计及构建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体系提供有益指导。当然,《中国民居认识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不断的从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青宇,林大岵.从客体图录到主观认知——乡土民居测绘课程的教学指向与当代思考[J].装饰,2019,(04):84-87.

[2]成斌,刘冲.彝族绿色农房方案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3]赵祥,成斌.彝族绿色农房营建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4]石涛,侯克凤,陶莎.《中国传统民居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4,29,(01):106-110.

[5]蒋中秋.《传统民居研究》课程的考察与实习[J].设计艺术研究,2013,3,(02):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