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育叫暗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1

有一种教育叫暗示

马洪思

河南虞城县高级中学马洪思

心理学上有一种暗示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某种诱导,并做出了与之相一致的行为动作的现象。很多年前,美国有一个叫谢里夫的心理学家就曾证明过这种效应的存在,他的实验是这样的:他让大学生们评价两段作品,告诉他们说,第一段作品是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写的,第二段则是由一个普通作家写的。其实这两段都是狄更斯写的作品。结果大学生们对两段作品做出了十分悬殊的评价:第一段作品获得了非常慷慨的赞扬,第二段却得了相当苛刻的批判。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曾做过一个关于暗示效应的实验: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几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每一个年级各选了三个班级,对这十八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高度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们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足,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这样实验结果着实让校长和老师们吃了一惊。看到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罗森塔尔教授这才对他们说出了实情,实际上,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的,自己对这几个学生的情况一点儿都不了解,只不过是罗森塔尔做了一个谎言性的心理暗示。而就是这个谎言式的心理暗示给了这些学生以自信心、求知欲,使得他们获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暗示效应在现实教育中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众所周知,发明大王爱迪生仅仅上了三个月的小学就被开除了,理由是“智力低下”。但爱迪生的母亲却坚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傻瓜,且经常对爱迪生说:“你是一个比别人聪明的孩子,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激励,经过了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我们今天所享用的电灯、电视、电影、录音机等都是受惠于爱迪生的发明,更是受惠于爱迪生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所运用的积极的暗示效应。

古今中外,如此和暗示效应相关联的实验和实例还有很多,这不禁让我们感叹:人是多么奇妙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主性,也有背叛自己感官的时候,在暗示效应的作用下,同样是大文豪的两段作品,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同样是一起学习的学生,暗示作用后的结果竟然有着那么大的差别;假如没有爱迪生母亲耐心的暗示教育,世上可能会少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接受自己所喜欢、钦佩、信任或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其中言语、行为、外部环境及自身因素等都可能会诱导人们的思维,并产生相应的行为。积极的暗示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反之,消极的暗示就会得到消极的结果。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不得不说明暗示力量的巨大,明白了这个道理并对此适当的加以运用,就会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好书育好人的法宝。试想一下,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的教室是否整洁、干净、温馨?墙上是否贴有促人奋进的标语?我们是否在集体场合对学生好的行为进行了积极地表扬?是否以身作则地在文明言行方面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做老师和家长的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句鼓励,一个评语就足以让我们的学生和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期待,就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自我,提升自信心、挖掘出潜能,克服掉成长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所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时时注意自己在学生和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要始终给他们好的成长氛围以积极有益的暗示。那种疾风暴雨、耳提面命的训诫式教育对学生、孩子可能会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可是那种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式的暗示教育更能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