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6-16
/ 2

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苑见刀(苑建刀)

(河北省保定唐县罗庄中学,河北唐县072354)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109-01

摘要:培养心理素质是心理学老师的事,与我们数学老师没多大关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践证明,数学教学更能体现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功能。

关键词:数学教学;心理素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

有人说,培养心理素质是心理学老师的事,与我们数学老师没多大关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学课程课时安排很少,如果仅靠着这几节课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现实的,稳定的心理素质是靠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旦夕就可造就的,所以,要求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心人。

一、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认知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识是心理反映的基础,良好的心理能力,道德应当建立在善于对事物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上,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候会遇到许多问题,迫使你去做一些选择,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那么他就会举棋不定,相反地,如果他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那么就会很快地对每个条件进行完整地考察,肯定合适的条件,否定不合适的条件,于是,在所有的情形中比较迅速地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在教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数学教学尤其这样,比如,在解习题时,让学生面临诸多的已知条件,根据题目要求,让他们有选择地运用一些条件,来导出结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养成全面、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认识社会,处理多种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建立学习的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如愉快、满意、喜爱等,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就会引起人消极的态度,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如嫌恶、愤怒、憎恨等。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事物的倾向,对不少学生而言,学数学是一件害怕的事,还没做题目,心里就觉得紧张,认为自己数学是不会学好的,没有办法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慢慢地进行正确诱导,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一次成功后,即使他们的“成功”只不过解决了一些不很复杂的问题,学生也会像完成了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一样而感到高兴,继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此时,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正确对待失败的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的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目的的确定与实现,通常会遇到种种困难,而困难的克服过程也就是意志的行动过程,意志的一个基本品质是坚持性,坚持性包括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毅力不仅表现为坚持的决心,而且含有顽强奋斗的品质。在意识到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之后,不因一时失败而气馁,也不应有所成功而骄傲。正如心理学家布朗所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阻碍,即将永远保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伟大的数学家波利亚也曾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了。”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困难的习题,一些容易错的例题,借此来培养学生理解困难,有承受失败的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如,在解析几何中,曾有过这样一个例子: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准线间的距离为12,求双曲线的方程。全班同学都得到这样一个解答:设双曲线的方程为因a=4,b=3,故c=5,又准线间的距离,故,故双曲线的方程为,即,或。我对他们讲他们全错了,因为当λ<0时,实半轴a=3,由,得λ=-,,即,所以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或。这时,全班都惊愕了,我顺便教育学生,做错了并没有什么,只是需要有接受失败的运气,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有了失败,才会有成功。数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基础性自然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这一历史过程,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发明到微积分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产生,无论是新概念的建立还是某种理论的产生,每一道难题的攻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取得成功的,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们不断战胜失败的奋斗史,没有失败,也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实际上,在不断让学生处理困难时,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困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并不可怕,遇到困难,我们不应该垂头丧气,而是应该变得更加冷静,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斗志来战胜困难;让学生面临失败,是锻炼其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坚定,更加成熟。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多向性指学生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不拘常规,敢于变异开拓,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初中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已或多或少的获得了多向性思维的能力。这就为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这种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向着手培养。

第一是发挥学生的联想优势。联想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是较易激发的能力。教学中,通过联想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共性和特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分析、对比和概括的能力。比如在练习设计中,可补充一些具有共性和特性的题目。例,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顺次连接特殊四边形中点可得什么图形?学生思索后一般均能得出如下结论:(1)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可得正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可得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可得矩形;(4)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可得菱形。假如要求学生对上述命题加以证明,便可概括出证法的共性“引对角线,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指出学生中其他不同的证法,恰好表现了具体图形有各自的特性。

第二是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转换机智,在预初年级学习分数应用题时,经常要把整体看成“1”,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就是量和质的转换。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元”的变换,形的变换和数形转换的好题材。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已有的良好机智,加以优化,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第三是要重视增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入初中前所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是分析综合法,这是由逆过程探索解题思路,又以正过程描述解题过程的逆向思维过程。分析综合法的实质是命题题设与结论的逆用,是初中几何教学证题的重要手法,其次概念和公式的逆用,皆为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教材,教学中只要有目的地加以强化,适量的补充一些实例和练习,就能使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自己学科的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力,这样,在未来的道路上,才能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去与各种困难与失败作斗争,成为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