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庞庆云

黑龙江省伊春市妇幼保健院1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抽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60例采集末梢血,B组60例采集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及所测得血常规的差异。结果本次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3项指标检验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5项指标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别不很大,但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较难控制检验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明显,采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关键词】静脉血;末梢血;检验结果;差异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ontheresultsofbloodroutineexaminationandtheircorrelation.Theobjectofthisresearchmethodis120patientsinFebruary2014-2016yearinFebruaryforbloodroutineexaminationinourhospital,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randomlypidedthebloodintotwogroups,including60casesofAgroupcollectedperipheralblood,60casesofgroupBvenousbloodwascollected,analyzedandcomparedthedifferenceoftwogroupsoftestresultsandthemeasuredblood.Theresultsofthebloodanalyzerdeterminationof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routinebloodtestresultsshowedthatAandBtwogroupsofwhitebloodcell(WBC),hemoglobin(Hb),hematocrit(Hct)testresultsof3indicatorshavedifferences,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redbloodcell(RBC),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concentration(MCHC),platelet(PLT)testresultsof5indicatorshadnosignificantdifferenc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effectofvenousbloodandperipheralbloodforbloodroutineexaminationresultsofthedifferenceisnotgreat,buttheperipheralbloodisdifficulttocontrolthequalityoftest,testindexislessthanthevenousblood,dobloodtestwithvenousbloodbybloodanalyzer.

[keyword]venousblood;peripheralblood;testresults;difference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其多项具体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具有较强敏感性,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参考价值[1]。静脉血与末梢血是两种常见的血常规检验方式。受设备的和医疗观念的限制,过去基层医院多采用末梢血检查,但是末梢血存在误差大,受人为因素及抗凝剂的种类的影响大,血液与抗凝剂之间的比例不易掌握等问题[1-2]。随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静脉血引起越来越多医师的关注,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行及相关性受到重视。本文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分析比较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及所测得血常规的差异。现将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采集对象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按抽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60,末梢采血组)和B组(n=60,静脉采血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48岁,平均(37.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采集方法

1.2.1设备与仪器采用KX-21N日本东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括溶血素、稀释液、清洗液。质控液由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DTA-K2真空抗凝采血管由积水医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1.2.2方法所有患者均空腹(8h以上)于清晨6点左右分别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的静脉血与末梢血均严格按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采用真空采血法,两组各六批,每批10人。A组患者取肘静脉血2ml,装于专用的真空抗凝采血管内,并及时颠倒混匀,注意用力轻柔,以免溶血;B组末梢血均采自于患者的左手无名指内侧面,并充分混匀备用。由2名专门的血液检验人员分别负责采血及仪器计数的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1.2.3检测指标分别对所采集的静脉血与末梢血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8项血液检验常规指标进行检测[2-3]。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3项指标检验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5项指标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患者的诊治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成熟,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得到较大提高,经科学实验与临床实践证明,应用血液分析仪可显著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及效率,静脉采抗凝血受到越来越多医师的认可[1-3]。文献报道指出,末梢血由于不同部位皮肤穿刺血的细胞成分不同,细胞与血浆的比例也不一致,且毛细血管采血较少,不易采集到足够量,难以在有疑问时进行重复检查,与静脉血相较,其检验结果误差较大、检验效率较低。但对患者或体检人员做血常规是采用静脉血还是末梢血,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3]。本研究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A组(末梢采血组)和B组(静脉采血组),其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3项指标检验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5项指标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差别不很大,但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较难控制检验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明显,采用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时选用静脉血更佳。

参考文献

[1]李晶.静脉血与末梢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结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J].2012,19(6):1008-1009.

[2]黎长征.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医药前沿[J].2011,01(13):25-25.

[3]贾凤美.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健康必读[J].2011,21(10):2568-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