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张莹

◆张莹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73000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通过探究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情感目标: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2、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确定理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建构种群增长的模型学生较为陌生,因此确定为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情境及问题情境下教师采用指导问题讨论法、小组讨论归纳法、指导资料阅读、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方法。

2、学法:

(1)在一系列学生活动中,通过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了解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提出问题→合理假设→建构数学模型→检验修正,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

(2)结合澳大利亚野兔数量增长的实例,说明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再结合草履虫的实例,说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讨论“S”型曲线中的K值,对比掌握两种曲线。

(3)列举事例讨论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同时进行小结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教后反思

本节知识脉络清晰,重、难点是如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但经过教师精心设计,仍然能够顺利完成课时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必须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这样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板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