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网络时代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姚洪舟

姚洪舟(宁波市中医院图书室浙江宁波315010)

【摘要】随着人类信息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信息都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医院图书室应根据各层次医务人员信息需求特点,把有价值的医学信息资源传递给他们,当好导航员,为医院医疗、科研、管理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馆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医院的图书室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传统纸质图书资源已不能满足现今读者的需求,馆藏文献资源、读者的阅读方式、服务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资源建设呈多元化性、共享性、互补性、表现为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共建,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共存。

1.网络时代馆藏文献资源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以纸质书刊为主,基本限于馆藏范围内有限的信息,馆内信息资源包括馆藏医学图书、期刊以及馆藏多媒体医学光盘等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的馆藏体系是传统图书馆的核心任务,采访、编目、目录体系、流通管理、参考咨询是传统图书馆的工作重点;网络化扩大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文献冲击纸质文献,图书馆已进入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馆藏和计算机网络帮读者检索医学文献资料,起到“网络专题、信息导航员”的作用。

2.研究中医院图书馆读者的信息需求

2.1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王晖传承工作室或国家、省级的名老中医服务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枚瑰宝,作为我国的原创医药科学,它是我国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世界传统医药领域独树一帜,要特别关注国家或省级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本院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王晖传承工作室,是我市首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工作室不仅仅是中医药传承工作的学习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科技攻关课题,它不是一般的经验整理,而是对王老中医的临床诊疗信息、收集诊治的典型病历、分析挖掘其取得疗效的共性规律,探索研究建立个体化诊疗的疗效评价方法和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方法,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更具有可学习型和推广性。图书室在工作室正式成立前为他们提供馆藏现有有关文献信息资料,然后及时订购他们所需书籍,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诊治疑难疾病时,都需要查阅国内外最新医学发展动向,参考有关文献,我们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提供多途径、多数据库检索,开展重点课题检索跟踪服务等多样化服务方式;对一些虽退休但仍在从事研究工作的名老中医专家要特殊关照,医院专门出资为名老中医专家订阅了中国中医药报,为了能及时了解最新医学信息,主动和他们联系,订阅报刊送到家,到阅览室时我们主动为他们收集相关的医学信息资料,充分利用馆藏和计算机网络开展咨询服务,帮他们检索医学文献资料,起到“网络专题、信息导航员”的作用,提供最新信息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提供的信息更合乎他们的需要。

2.2针对重点专科、学科的服务

图书馆作为医院的信息中心,首先要加大重点专科、学科文献购置经费的支撑力度,围绕医院重点科研项目及教学购书,保证重点学科文献信息在服务中更好地被利用,我院现有糖尿病专科、中医肿瘤科、男性科、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妇科、中医儿科、中西医结合胃肠、中医蛇伤专科、学科,每年为各重点学科订阅5-9种期刊。其次要注重文献收藏的新颖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做到全面系统地调研,深入到临床、教学和科研一线,在订购期刊、书籍和有关其他文献资料时,充分征求重点专科意见,对新到馆的相关文献及时推荐,并根据他们的科研内容和方向,有针对性地提供对口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等服务。如:检验科他们需要外文期刊,以保证他们的重要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展开信息跟踪服务,融入到重点科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去。可及时更新服务内容,有针对性为重点学科提供定题服务以便满足各种信息需求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2.3针对临床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的服务

本院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教学管理工作,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科医务人员、进修、实习生在开展新业务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诊治疑难疾病时,都需要查阅国内外最新医学发展动向,参考有关文献,针对医生、护士工作性质特殊、白天很少有时间离开岗位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现状,每日开馆时间为:周一至周五8点到17点,中午开放。本馆通过医院网站把图书情报信息数据库利用超链接技术,在现代社会浩繁的信息海洋中当好用户的导航员,协助读者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提高检索效率,发掘潜在信息,解读网络及各类数据库的使用技巧,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源,快速将相关的文献信息源源不断地发送给相关学科的特定用户,在用户和信息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方便广大医务人员,轻松在家也能检索所需文献。

3.建立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

有特色就有吸引力,我院是一所中医药特色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突出,服务功能齐全,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现有馆舍面积:约40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近2万册、其中医学图书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各万余册、古籍文献294册。图书馆近几年所订中文期刊200多种,其中中医期刊80多种、外文期刊3-5种。重点学科期刊60多种。根据馆藏信息特点:中医、西医书籍;中医、西医杂志馆藏差不多各占一半,学科发展、科室设置、科研进展情况,确立馆藏特色方向,每年度的文献资源采购比例为图书20%、报刊58%、外文期18%、其它4%。发掘本馆的与众不同之处,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信息,坚持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底蕴,融改革创新精神、时代气息于一体来进行医院文化建设,逐步树立和谐的中医特色文化氛围和文化理念,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枚瑰宝,作为我国的原创医药科学加强和本地区同行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还将同行之间始终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为医疗、教学、科研服务。

4.电子阅览室的文献检索服务

为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阅读需求,构建各种各样的、体现不同特色的能满足各类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数据库是现代医院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体现。电子阅览室类似于期刊阅览室,只是电子阅览室以电子期刊替代了纸质期刊,本馆现有电子阅览室一间:6台电脑,另加三台工作电脑,可链接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据库,中国知网;还有本地区提供的免费数据库,比如: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中心;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及外文数据库,以丰富馆藏资源。我们将以上数据库网址公布在院网和电脑收藏夹,把网址和密码打印后放在电脑桌左上方给读者,方便读者自行检索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可直接打印、存储检索到的信息或通过E—mail发送到自己的信箱,开展咨询服务,提供馆藏一次文献的查找、传递、检索上网,不收取上网费。多元化的检索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全院各层次医务人员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5.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服务

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资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更新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它将节省医务工作者的时间。本院在2010年购置了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件,对文献资源典藏、编目、流通、查询业务等一整套流程,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利用院内网络渠道提供个性化检索平台,职工可以在院内网上检索、浏览图书馆藏书,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定期报道新书通报,向读者介绍新书,推荐国内外最新医学动态,读者可以在webopac上检索、浏览图书馆藏书,提供最新信息服务。加强导读工作,它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环节。

结束语

医院图书室的工作必须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才是医院图书馆的振兴之举。在现代信息海洋中当好用户的导航员,解读网络及各类数据库的使用技巧,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源,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努力为中医药系统研究提供文献保障,实现祖国医学的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周小林.医院图书馆如何更好地为临床及教学和科研服务[J].甘肃科技,2010(10).105-107.

[2]陈志兴.医院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0).18.

[3]宋建如.网络时代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109(4):56-57.

[4]李新苹,马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学刊,2005(6):80-81.

[5]部分信息选自本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