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麻醉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眼科麻醉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与展望

李晶华

(陕西韩城矿务局总医院麻醉科陕西韩城715400)

【摘要】随着眼科手术发展及患者对简便、安全的麻醉要求日益增加,如何解决非全麻这部分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与不适等问题,让所有手术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上舒适无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展望未来,眼科手术应有更完善的镇静镇痛麻醉,眼科麻醉发展应多样化、个体化,且可控性强及适合国人特色,尚须通过多方面长期的努力探讨。

【关键词】眼科;麻醉;手术;展望;探讨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363-01

1.眼科麻醉的现状

目前眼科麻醉仍以较为传统的药物和方法为主,未形成规范化专科麻醉方法;监测手段较为简单,以心电、血压、脉膊和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测为主,缺乏更精确和全面的监测手段,如脑电双频指数(BIS)、旁气流式呼气末一氧化碳、血浆药物浓度监测等,也因此影响了技术创新与眼科麻醉的发展。大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存在轻至中度、少数甚至有较严重的紧张焦虑;部分患者存在轻至中度的疼痛不适,在眼底手术、斜视矫治手术等最为明显;各种手术疼痛程度也有差异。服务范围相对较狭窄,大部分患者在清醒局麻下手术。

2.发展方向

大多数眼科手术仍在局麻下进行。虽然近年新的更为理想的局麻药和表面麻醉药应用可基本消除较多手术的疼痛,但不能完全无痛,患者因紧张焦虑和不适出现躁动不安、呛咳屏气,不但影响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可导致眼内压升高及出血而直接影响手术效果。而不同手术患者对镇痛镇静需要各异。上述局麻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手术和患者的要求。心理生理研究显示,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快、呼吸加速及窒息感,肌紧张度上升,疼痛增加,难以配合手术,并发症增多。

3.对未来的展望

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有待努力打破传统观念,将现代化麻醉理论与眼科手术的特点和要求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不断总结与探讨。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与展望。

3.1持现有的传统全麻技术,以气管插管全麻及小儿静脉全麻、神经安定镇痛麻醉为基础,探讨更安全和有效的药物剂量及配伍,以期进一步完善传统的麻醉方法。

3.2在眼科麻醉领域内,已展开不同麻醉方法的探讨和研究。近年由于监测技术的发展,靶控输注成为麻醉学探讨的热门课题,但该技术目前需要较多监测指标,成本较高,能否适用于眼科麻醉,尚有待探讨。无论探讨哪一种方法,安全、有效、适合眼科手术特点均是眼科麻醉发展的最终目的。按照不同的患者实行个性化麻醉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到位。眼科手术特点是对肌松程度要求与腹部外科比较相对不高,不必要对所有紧张焦虑患者均采用插管全麻,可根据需要给予相应的镇静和镇痛。例如,眼底病与斜视手术可采用既安全又有效的靶控或自控镇静镇痛技术,角膜病和青光眼手术则应重视降低眼压的镇静药的应用,白内障手术患者年龄较大,既要注意镇静用药的安全性,又要减轻灌注液注入眼部引起酸胀不适等。加强局麻患者镇静镇痛管理,更有利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器官疾病的患者降低术中术后并发症。

3.3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

麻醉期间监测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是保证麻醉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麻醉监测发展方向是连续性,并要求无创或少创。除了常规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心电监护外,以下一些指标在眼科麻醉中比较重要:脑电双频指数(BIS),可用于:判断镇静程度;预计麻醉药用量;判断意识水平。能便捷、客观、及时地反映大脑生理功能变化,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现代麻醉临床,也将成为靶控输注麻醉的一项重要调控指标;利用呼气末一氧化碳加强非插管全麻呼吸监测.旁气流呼气末一氧化碳监测研究麻醉患者呼吸的动态变化,可预测患者呼吸恢复的状况;测定血药浓度可能成为常规,以随时调整输药速度。先进的监测设备对于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和药物,控制麻醉药用量,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满意度,均很有意义,同时有利于科研和新技术的发展。

3.4选用更理想的麻醉药物

阿片类药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阻滞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传统全身麻醉多采用芬太尼,但芬太尼作用时间长,术后恢复慢。除此之外,新合成的超短效的瑞芬太尼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仅5~lOmin,长时间输注也无明显蓄积,患者恢复迅速,适宜于眼科短小手术;苏芬太尼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而且镇痛时间较长,对呼吸与循环系统影响小,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据报道静脉用药优于芬太尼,有利于眼科术后镇痛。异丙酚诱导迅速,苏醒快,无积蓄,易于控制,已广泛应用在麻醉的各个领域;咪唑安定镇静作用较短,遗忘作用强,这两种镇静药均有较强的抗焦虑作用,适宜于消除手术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有一定的肌松作用,有利于眼科手术操作。吸入麻醉药七氟醚与地氟醚由于作用时间比安氟醚及异氟醚短,停药后清醒迅速,临床上应用逐步增加。人们将新的药物与传统镇静镇痛药物配伍,探讨能广泛应用于眼科手术更完善的麻醉方法与药物配伍,以期提高眼科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总之,我们认为,随着眼科手术发展及患者对简便、安全的麻醉要求日益增加,如何解决非全麻这部分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与不适等问题,让所有手术患者达到心理和生理上舒适无痛,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展望未来,眼科手术应有更完善的镇静镇痛麻醉,眼科麻醉发展应多样化、个体化,且可控性强及适合国人特色,尚须通过多方面长期的努力探讨。

【参考文献】

[1]葛万银,赵铁良,马媛.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11,29(12):749.

[2]立文,马秀光,郭水军.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眼科手术[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23(1):64-65.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金主编.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3:524-525.

[4]李梅,李天佐,张炳熙.患者自控镇静止痛在局麻眼底手术中的应用[J].北京医学,2014,26(1):49-50.

[5]黄伟,刘齐宁,赵新京.异丙酚清醒镇静用于眼科手术的临床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2,17(6):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