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小学数学学科关于学情前测的研究

蔡晓英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鹿鸣小学,河南省鹤壁市458030)

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才能开始新的教学。

前测是指在不加任何干预情况下对被试的原始水平进行的测试,其目的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照和依据。前测是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最初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

“学情前测”顾名思意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该了解些什么?怎么了解呢?我想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等几个方面。了解学生情况的方法可以分为:试题检测、调查问卷、学生访谈、观察捕捉和教师反思。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小学数学学科中很多课均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程,而有目的地进行学情前测,能帮助老师们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根据这个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故此,学情前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数学学科中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情前测帮助老师确定学生“学什么”

学情前测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的测量,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同时也是进行数学教育评价的基础和手段。课前做好“学情前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信。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教材”、基于“教师”、还是基于“学生”,这些因素都需要考虑,其中基于“学生学情”是最重要的。

皮亚杰曾说过这样一句撼动人心的话:“你教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想法、困难有具体的了解,才能更大程度地设立目标帮助学生。

“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老师在教之前,通过问卷调查、谈话、操作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进行教学。

知己知彼,教学有效。“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用在战场上的,但用在教学上同样贴切。如果一位老师对学生不了解,就不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前段时间,我校一位新老师在讲《数松果》时就遇到这种尴尬情况,课堂上教师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算一算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并总结5的乘法口诀,实际上学生很多都会背口诀了,根本不去思考为什么,只重于是什么,以至于没有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如果提前预测,只需将课堂流程简单更改,把重点放在为什么上即可。再如“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来说,教学内容有对一角、一元等人民币的认识,以前的一堂课会花不少时间在具体的介绍上,并进行课堂和课后的练习,其实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这方面早有认识,并运用得很熟练,水平远远超过教学要求。现在通过学情前测,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重新设计了教案,调整了教学的时间安排和重点,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教学有了针对性,最直接的就是改变了大部分学生为少数学生当“陪客”,在一旁当“观众”的教学现象。有“学情前测”的课堂才能使教学目标了然于心,教学过程胸有成竹,教学效果显著高效。总之,教师通过对学情前测试和研究,设计出一系列开放性的、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二、学情前测促进教学改革不断的发展

据悉,我国的课程改革已实施了10年。10年来,课堂上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不断改变和完善。

上半年时我曾听吴正宪老师讲《生活中的比》,吴老师开课直接点题: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关于“比”的话题,你认为什么是比?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比?用1:4想一个数学情景?……就是从学生的已有只是入手,打破教材常规。对此我专心研读了教材,发现这节课是从一个图片像不像的问题引入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只是简单地形容比,并不是比的概念,生活中的比也不仅仅是两个数相除,所以从学生的已知入手,进行组织教学是必要的,吴正宪老师的课能更好的体现出课题中的“生活”二字,学生对比理解的也更透彻。

之前还听过关于黄爱华的“大问题教学”讲座,打破了课堂常规模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大方向不断深化课堂,进行知识渗透。“大问题教学”就是教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学生自己去读一读,然后说出我读懂了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到底讲的是什么。实际上,在学生读和说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这种“教师在后”的课堂蕴藏着某种开放性。课堂里真实的问题,不是教师事前都可以预设的。学生在阅读文本当中的真实问题一定是基于学生自身生发的,而不是仅仅基于教师所理解的所谓的教学重、难点。

还有翻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也叫颠倒课堂,也有人将其表述为反转课堂。即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发放的资料或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学习,课上时间则用来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开展小组间协作解决问题。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但这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获得广泛活动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就是课堂进行的前提,其实也就是课堂前测,它必须作为备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从研究学生的角度去教的现状不容乐观,从理念转化为行为脱节明显,老师们仍是课堂的主导者。尤其是老师们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掌握的某些知识点关注不够,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要打破这种现象,老师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从借鉴、模仿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学情前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学情前测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只要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数学成绩提高就不再是梦想,也有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不能一味强加给学生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一定要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进行思考,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通过学习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共赢。

在前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掌握学生们的想法,他们的不少观点和理解方法需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老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要根据课堂前测制定科学、合理、生动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讲求创新,把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真正地调动起来,让孩子们互相比、互相学,在比、学、赶、超中营造出优秀的学习氛围,而且老师还要在传授数学知识后,懂得关心、关爱学生们,让学生们感觉到来至老师的父爱或者母爱,而爱的教育才是终身教育。

总之,学情前测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与方法的重要途径,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高效,更具针对性,要精心做好学情前测,以便得到更多的教学规律和启示,读懂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