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注射液对局麻药中毒的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丙泊酚注射液对局麻药中毒的疗效的影响

黄勇刘晓慧黄翠柳

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黄勇刘晓慧黄翠柳

【关键词】丙泊酚;局麻药中毒;疗效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YS

近年来,麻醉技术不断提升,全身麻醉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大幅减少了患者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1]。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患者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增多,麻醉医生为了降低全麻风险,多会对患者采取局部麻醉。此外,基层医院的条件有限,局部麻醉占的比例较大。局部麻醉的益处较多,同时,容易引起局麻药中毒的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会导致心血管、中枢神经的系统出现抑制症状,副作用较大[2]。所以对局麻药中毒患者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临床上多使用咪达唑仑治疗局麻药中毒,但药物的起效慢,且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丙泊酚居住被应用于临床当中,其属于全麻药物,镇静和抗惊厥的效果良好[3]。本研究旨在探讨丙泊酚注射液对局麻药中毒的疗效的影响,对我院的局麻药中毒患者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灵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接诊的局麻药中毒的病例5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接受局部麻醉。②患者临床表现为心血管、中枢神经抑制或兴奋。③患者均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排除局麻药中毒严重患者。②排除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③排除对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存在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女比例16:9,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61.18±10.26)岁;体重48~79kg,平均体重(63.54±13.17)kg。对照组25例,男女比例14:11,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62.08±10.32)岁;体重47~75kg,平均体重(61.49±14.25)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病例在诊断为局麻药中毒后即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mg/kg,若未控制惊厥,可继续追加剂量;

治疗组在诊断为局麻药中毒后即给予丙泊酚注射液2mg/kg,若未控制惊厥,可继续追加剂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患者症状消失,开始睡眠的时间)和苏醒时间(呼唤患者能回答,可根据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②同时比较给药时(T1)、给药后3min(T2)、5min(T3)、10min(T4)的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变化。在患者指端固定探头指套,红光波长660nm、近红外光940nm为射入光源,测定光传导强度,计算SPO2;通过C14、C13的呼气试验来检测HP;MAP=(收缩压+2×舒张压)/3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时选择SPSS18.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取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药物起效、苏醒时间比较:治疗组起效、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药物效时间和苏醒时间(±s)

组别例数起效时间(s)苏醒时间(min)治疗组2520.46±5.237.59±2.36对照组2589.27±8.1649.34±7.51t值35.49726.517P值<0.001<0.001

2.2两组T1、T2、T3、T4的SPO2、HR、MAP分析:两组的T1、T2、T3、T4的SPO2、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2、T3、T4的SPO2较T1比较均明显升高,HR、MAP较T1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T1、T2、T3、T4的SPO2、HR、MAP(±s)

组别指标T1T2T3T4治疗组SPO2(%)93.46±2.15d97.16±1.23ad98.26±1.67bd98.16±1.34cd对照组93.62±2.4095.04±2.64a97.26±2.31b98.17±1.52c治疗组HR(Bpm/min)114.51±3.16d64.32±3.56ad76.59±3.15bd78.26±4.13cd对照组113.54±4.2767.59±4.82a78.26±5.34b82.45±4.11c治疗组MAP(mmHg)119.34±6.57d78.26±5.04ad88.64±6.35bd95.37±6.51cd对照组122.56±7.0180.67±5.36a92.76±7.45b98.34±5.62c

注:与T1相比,aP<0.05,bP<0.05,cP<0.05;与对照组相比,dP>0.05。

3讨论

局麻药中毒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内的药物剂量远超过其耐受能力导致,临床表现:中枢神经、心血管的毒性反应[4]。局麻药中毒会阻滞患者钠钾通道,改变释放肌浆网Ca2+,抑制患者的心肌线粒体进行能量代谢,最终引发心肌抑制,降低患者中枢神经的惊厥阈值[5]。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该疾病,主要选择对症支持治疗对患者进行处理原则。

当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即镇静、解痉,主要选择咪达唑仑控制患者的症状。咪达唑仑是一种苯二氮卓类药,能够镇静、催眠、解痉和抗焦虑。咪达唑仑的作用机制和Cl-效果:其和苯二氮卓的受体互相结合以后,增加开放了Cl-,增加Cl-内流,细胞膜出现超极化,降低了细胞兴奋性,改善惊厥阈值。但是,咪达唑仑的起效时间比较缓慢,治疗局麻药中毒存在局限性[6]。

近年来,丙泊酚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当中,是一种静脉麻醉药,具有溶解度高、水解迅速的特点,缓解了患者肝脏的负担[7]。丙泊酚能够抑制钙超载、NO合成,同时降低NOS活性,减少大脑皮层棘波[8]。此外,丙泊酚可以保护器官,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

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局麻药中毒患者使用丙泊酚注射液进行治疗,旨在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选择丙泊酚注射液治疗患者的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选择咪达唑仑治疗患者,说明丙泊酚注射液的起效快,能够促进患者苏醒。所有患者的T1、T2、T3、T4的SPO2、HR、MAP比较差别不大,说明丙泊酚注射液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不影响,具有可行性,且患者治疗后T2、T3、T4的SPO2、HR、MAP较T1明显改善,说明丙泊酚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的SPO2、HR、MAP。

综上所述,丙泊酚注射液治疗局麻药中毒,起效迅速,患者苏醒快,能够降低药物的血药浓度,改善惊厥阈值,同时可以保护器官,效果明显高于咪达唑仑,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积莲,李成梅.丙泊酚在硬膜外麻醉引起轻、中度局麻药中毒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5):117-118.

[2]刘力,周乐,莫丽群,等.20%长链脂肪乳剂对脑室注射局麻药引起的氨基酸神经递质失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3):273-276.

[3]李红峰.局麻药利多卡因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4):437-438.

[4]蒲英.眼科手术中局麻药中毒反应观察和处理[J].智慧健康,2018,4(23):78-79.

[5]陈慧梅,柏强凤,李凌,等.浅析局麻药利多卡因致中毒反应报告[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136.

[6]冯学良,曾航.骶管麻醉时局麻药中毒的防范体会[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37(2):36.

[7]宋峰,刘刚.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致局麻药中毒一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7):425.

[8]张鹏.腰丛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1例[J].四川医学,2016,37(7):836.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