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病治疗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病治疗中的运用

王涵张树霞

天津武清中医院中国天津301700

摘要:“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中医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有许多经验。本文将阐述1治未病的思想渊源2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3“治未病”思想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治未病,肿瘤

“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中医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有许多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治疗的参与使肿瘤治疗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丰富了中医肿瘤的理论体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方面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的重视。

1治未病的思想渊源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此可见治未病的重要性。《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病脉证篇》中阐明了既病防变的治则,如篇中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叶氏根据温病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治未病”的内涵。

2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在肿瘤发病方面诸家论述,多与“虚”有关。汉•华佗《中藏经•积聚癥瘕杂虫论第十八》曰:“积聚、癥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搏,交合而成也。积者系于脏也。”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中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盖脾虚则中焦不运,肾虚则下焦不化,正气不行,则邪滞得以居之。”皆言病人正气亏虚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基础。其次为“瘀”和“痰”。彭老[1]认为,肿块类疾病的病因多与气、痰、瘀、食、寒等有关;病机方面,主要责之肝脾功能失调,继而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气滞血瘀痰凝。“络病学说”则认为“肿瘤乃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阴邪凝聚于络脉而成”。肿瘤的创新病因学说认为射线为“火毒”性质,在临床上引起“火邪”特有的毒热伤津为主的证候;化疗药物表现出寒热夹杂的“药毒”特性,在临床上引起以气血亏虚为主的证候等等。

3“治未病”思想在治疗肿瘤方面的应用

3.1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要在出现各种放疗副反应之前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副反应发生几率。降低各种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程度。赵爱光等[2]研究四君子汤在体内诱导移植性人胃癌细胞凋亡作用,发现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邱佳信[3]认为胃癌的形成与脾虚密切相关,治疗以健脾为主,配合清热解毒、软坚化痰的中药。此方法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改善骨髓造血功能,调整机体内分泌代谢和物质代谢,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张长武等[4]运用华蟾素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5例,对照组32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68.6%(P<0.05)。周阿高等[5]运用扶正活血抗癌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生地、沙参等)治疗中晚期胃癌术后35例,对照组(服用陈皮、川朴、砂仁、谷麦芽等)34例,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生存期延长,提高了3年生存率。付金书[6]应用参术扶正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结果表明参术扶正方能减轻放化疗对骨髓功能的毒副反应,提高放、化疗疗效。薛青[7]应用中药疏肝健脾方配合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临床总有效率25.0%,总稳定率61.1%,半年生存率77.8%,一年生存率52.8%。说明中药参与治疗不仅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3.2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就是在治疗急性放疗副反应的同时,注意疾病的传变,尤其对于放射性肺炎等迟发的放疗副反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其发生转移。中晚期肿瘤转移和复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肿瘤细胞从原发瘤的增殖生长到远处转移灶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行程[8],中医药的介入,提供了阻断肿瘤转移的治疗、预防手段。卜平[9]对32例胃癌术后患者投以扶正化瘀中药六君子散、桂枝茯苓丸合用,结果发现6个月后,中药组癌性转移复发率明显减低(P<0.01)。蒋意兰等[10]应用健脾消癌饮配合化疗拮抗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5年生存率63.4%,而对照组35.5%(P<0.05),说明中药配合化疗降低了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在肝癌的治疗中,合理应用一些化瘀药,许多学者[11]认为化瘀药能提高宿主的免疫功能,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清除游离的癌细胞,遏制肿瘤的生长和扩张。

3.3中医药对癌前病变的治疗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已把防治消化道肿瘤的重点转移到癌前病变的治疗上,应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化结的中医治则,无论是临床前瞻性观察还是实验研究,都能显示出中药具有显著的防治癌前病变的作用,从而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12]。张子理[13]把68例胃癌前病变辨证分成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脾虚气滞三型,分别投以黄芪建中汤、四逆散、香元枳术汤加减,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中度以上胃溃疡总有效率58.14%,胃粘膜肠化生总有效率64.0%。刘友章[14]教授应用健脾益胃,清热解毒之法治疗胃癌前病变能有效清除胃黏膜慢性炎症,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践中,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经验。“治未病”思想运用在肿瘤学的治疗中,用中医药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恢复其相对的平衡,可有效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潘静云,彭怀仁治肿块类疾病经验撷萃[J]。中医文献杂志,2016,24,(2):36-37。

[2]赵爱光,等。四君子汤诱导裸小鼠移植性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J]。癌症,2015,20(2):164。

[3]邱佳信。健脾法为主治疗晚期胃癌的探讨[J]。中医杂志,2015,33(8):23。

[4]张长武,等。华蟾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4,20(4):18。

[5]周阿高,等。扶正活血抗癌方合并化疗治疗胃癌(术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9):519~521。

[6]付金书。参术扶正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4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6,(10):1212。

[7]薛青。中医药治疗晚期肝癌36例。辽宁中医杂志2016,36(4):588-589。

[8]曾益新。肿瘤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9]卜平。扶正化瘀方药抗胃癌术后转移及对鸟氨酸脱羧酶的影响观察[J]。中医杂志,2016,37(5):290。

[10]蒋意兰,等。健脾消癌饮配合化疗拮抗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62例总结。湖南中医杂,2017,23(1):1-3。

[11]活血化瘀文献选辑[M]。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2015:66。

[12]范刚启,等。健脾化瘀对胃癌前病变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0(8):637。

[13]张子理。中医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15,(3):16。

[14]弓淑珍,等。刘友章治疗胃癌前病变经验。河北中医,2014,31(11):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