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感悟小学数学情景教学

何轶

何轶(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旧营乡上啷小学553519)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传统那种枯燥无味,既严又死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寻求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数学课堂的活力。本文创设情景来组织教学谈谈几点我的感悟。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的确,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且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呢?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做每件事才能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如果我们教学是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我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是抽象而枯燥的,这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果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化所要讲授的知识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去,学生“玩”了,“乐”了,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争红花寿金牌、漫游数学宫等等。教学时在巩固环节中创设一些恰当的游戏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二、创设生活情境,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最终又为了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教学的素材应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上课时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实物,从而水到渠成。这种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方法,不但使所学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六年级学生课间的体育爱好情况、家庭用水、用电情况,以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把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然后分析推断,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体会、理解统计的现实意义,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提高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意识。这样上课中,学生的反应十分活跃,很顺利地收到来自学生的大量的认知反馈信息,也能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认知不足或偏差,同时更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三、创设探究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习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然而,多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直习惯了权威教学总是单纯地把老师设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与保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教师不依靠权威,带着一种怀疑的精神学习,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体会,从而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所学知识都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这

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传达,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结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相似数学和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的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学生既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创造出了独特新颖的方法。

总之,在教学中我要结合这几个方面,创设出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们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上海教育1999年第三期《分层递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