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俗中藏奇——也谈英语课堂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课堂提问,俗中藏奇——也谈英语课堂提问

刘麦兰

刘麦兰山东省博兴县陈户一中256500

课堂提问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已变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启发学生思维。提问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开动思想的机器去寻找答案;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向前推进时,教师的提问能帮助他们开辟新的思维道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的提问能帮助他们明确方向。

2.反馈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不断预设与生成的,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运用程序相矛盾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有效的提问可帮助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调节课堂气氛。教师的提问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是在教学秩序较差的班级,只要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所以教师要利用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用巧妙的问题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愉快,一节课疏密相间,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1.教师要很好地创设提问环境。提问时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切忌用强调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提问。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2.所提问题要面向全班,照顾优困两种学生的需要。在问答过程中听说的活动虽然只针对少数人,全班却同时在进行听力理解训练。如果问答只在占多数的中等生中进行,班集体就会瓦解,优秀生和学困生就会逐渐厌恶英语,从而对全班同学的外语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如一篇文章,明显的时间、地点、人物这些问题,可叫中等生甚至较差学生回答,需要归纳、推断作者之意所问的问题,就可以让优秀生回答。

3.所提问题不能过长过难。问题要大体适应学生的口语水平,如需要提出长、难问题时,可分成几个相互联系的短小问题。比如,在讲授新知识阶段,教师按课文提问要求学生按课文看书回答,如课文句子较长,则可分成几句,让学生省略原句或照原句回答。

4.注意正确的提问方式。笔者在各类听课活动中发现了教师提问时的一些问题:①一问就答。教师一提问就立即请学生回答,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准备。②一错就纠。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出错,教师见错就纠,甚至时不时地打断学生的回答。③先请后问。教师在提问之前,已经指定了某个同学回答,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注意正确的提问方式:首先,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即使有几个学生已经举手,教师提问后也要耐心等一等,给予更多学生思考的机会。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如果学生回答完全正确,教师要毫无吝惜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提出改进答案的意见,使学生愿意接受。

5.要贯彻启发式精神。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启发学生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学生们提问的过程即是学会思维的过程。如七年级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相互提问,在课前准备一些实物或画片(有时也可由学生自己去找),这些实物或画片的词都是学生学过的,课堂上要求每生选一件实物或画片,用它来提问题,由另一个学生回答。如A拿到一支铅笔,问:“What’sthisinEnglish?”让B来回答;B拿上一幅画,画上是一条裙子,旁边画有一个女孩,下面写着Jane。B问:“Whoseskirtisthis?”让A回答;A拿出自己的书包说:“Thisismybag.”并问B“Doyouhaveabag?”要B回答……开始的时候因为学的问句少,可允许问同一个问题,随着问句学多了,要指导学生提不同的问题。经常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三、设计课堂提问需注意的问题

英语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设计和组织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明确提问的方式和目的,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前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对设计的提问应精心选择,将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密切的问题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以免浪费教学活动的时间。

2.提问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理解的范围之内,使学生感到能够回答并产生愿意思考的积极态度。

3.要考虑多种水平的提问,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相结合,一般问题和重点问题相结合。设计较难的问题时,还应设计一定的提示要点,以便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回答。

4.在设计课堂中所提的问题时,要预想到学生可能做出的回答及教师对回答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