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文学作品教学之我见

雷林

雷林

文学作品常以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意蕴、生动的形象和精彩的语言感动读者,选入课本,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引领学生步入精神的殿堂和魂灵的家园。文学作品的意义常借助形象性画面、哲理性意蕴和虚拟性想象来显现,课堂教学也应当呈现气象万千的风貌。以下是笔者的教学浅见,与大家共勉。

1让学生体验作品的情感美,澄澈心灵,构筑精神家园

“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大凡感人的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和理想,向读者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撩人心魂,催人奋进,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思想性教育功能。如何让学生走进作品,体验其情感美呢?

1.1要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①情绪感染。人的感情在一定氛围中是可以相互感染的。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气氛,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用自己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敬畏生命》可以用“5.12”汶川地震的凄惨图片和震后重建的英雄事迹导入,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伟大意义,从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②表演体验之读书表演。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和诗歌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朗读,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使他们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朗读并不是单纯的读熟,要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特点,教学生朗读的要领和技巧,并要注意营造朗读时艺术化的氛围,设计变化多姿的形式。③表演体验之活动表演。教学《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对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段模拟表演,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1.2提炼文学作品思想内涵,感悟其中的情和理,学会做人,也是一种收获。读鲁迅的《风筝》可以看到鲁迅深深的自省精神和浓浓手足情;读王家新《在山的那边》,可以感受到诗人为实现理想的艰辛之旅和成功的喜悦;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可以感受天庭中的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深深恋情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也让我们的心得些轻松。总之,品味作品,滋味万千,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让我们在失望中获得希望,在哀伤中获得喜悦,在迷茫中获得坚定,看大千世界,览古今中外,真是精神的饕餮大餐,享用不尽。

2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真正找到赏析文学作品的切入点

“语言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感动人的艺术”,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而传递情者莫乎于言,初中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首先,品修辞。《皇帝的新装》“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新衣服”,夸张的笔法写出皇帝嗜衣成癖。《秋天》中诗人写道“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将秋天人格化,写出秋的闲适和诗人对秋天的喜悦。其次,品妙词。朱自清的《春》写蜜蜂在花下嗡嗡的闹着,一个“闹”写出了喧闹的氛围,烘托出花多花艳花甜。《静夜》“漏出几点疏星”,一个“漏”字写出星星之少,云层之厚。“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好一个“残”,好一个“直”、“圆”,如此妙词可谓随处可拾。第三,品意蕴。《散步》中写道“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是指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抚养孩子,中年人应该有担当重任的使命感。《我的叔叔于勒》中“他是我的叔叔,父亲的亲弟弟,我的亲叔叔”,三句话都写于勒,而情感逐渐加深,颇有意味,“我”的同情与善良可见。语言传递情理,从佳词妙语入手,便可以感知文学形象,入情入理,读懂作品。

3插上想象翅膀,创造性解读,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想象是理解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语一画,只要有了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激情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跃然纸上。如鉴赏《送孟浩然之广陵》,根据“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先让学生进行再造性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学生存在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诗人站在一望无际的长江边上,目送友人泛舟而去,一直地望着友人的船帆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最后只见不尽的长江与天际相接。这里有诗人对友人到富庶物华的江南的美好祝福,有挚友间真诚的情谊抒发,有朋友远离的愁苦、渲泄。

无疑,再创造想象能让学生再次陶醉于文学作品的情境中。这样潜移默化的方式,步步扣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入情入境,从中感悟到作品的艺术美、精神美,并让这些美的事物烙在学生心灵上,并得以升华。于此同时,还得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如学习《皇帝的新装》可以设计皇帝游行完毕与两个骗子相遇会有什么情形发生,学习寓言《蚊子和狮子》可以设计这样情节:当狮子正被蚊子打败发怒时,张开血盆大口咆哮,得意的蚊子唱着凯歌飞进了狮子的嘴里……

学习《风筝》如果设想作者的弟弟原谅了自己,作者的心还会如此沉重吗?学习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以设想,文章最后如果不写影子也变成一个美丽的孩子,会不会揭示“让别人获得幸福,他自己也会获得幸福”这一主题呢?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假设,去重组教材,我们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久而久之,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就会提高。总之,文学作品凭着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艺术性吸引读者,为此,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与作者共同关注社会和人生,寻求世间的真善美,共筑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是作教师的一分荣耀;让学生爱上文学并会欣赏文学作品,更是教师的一分责任。

作者单位: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