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郭晓晓

郭晓晓(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青海海北812200)

摘要:由于一些社会、学校、自身的原因,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他们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急躁恐惧,学不得法。找到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寻找解决的对策,是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239-01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的特征分析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学困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这突出表现为学生看不懂书、不会做题,畏难情绪严重,一提到数学就烦、就怕,于是乎越不想学越学不会,越学不会越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但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只能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

2.学习自控能力差。与初中和小学相比,高中学习更多地依赖学生的自学,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较高。而学困生大多自控能力较差,受外界影响较大,一旦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于是成绩跌宕起伏,甚至出现直线下降。

3.缺乏探究意识。多数学困生只是注重结论,而对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属性和变化规律不感兴趣,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和数学方法不加探究,即使是已经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经常会出现“知识断层”。

二、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形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来说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方面。从学生自身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能清楚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如分不清映射与函数,不清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有什么区别,甚至有的学生到了高三都不能快速地进行弧度制的换算;二是自学能力差,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受外界干扰,作业马虎、抄袭,不注意解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三是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适应性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退缩。

2.教师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新课程改革也实施了将近八年,但是以升学为最终目的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消失,知识本位的教学思想仍然占据着教学观念的主体,不少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进行学法指导,到了高二下学期更是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发展,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学困生的自尊心在一次次地受到打击之后进入了“冰冻”状态,成绩更加难以提升。

3.教材编排方面。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新教材的编写也灵活、新颖,但是没有做到知识衔接得科学合理,没有对现行初中教材当中没有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加以补充,没有对初中二次函数的内容加以拓展,这给数学底子本身就差的学困生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被优秀学生越落越远。

三、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实现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从教学实践来看,讲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探究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概念、定义等确定无疑的知识适宜用讲授式教学,而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想一想”“阅读材料”等适宜用探究式教学。

2.在小组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数学当中的问题多有定论,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难度较大、开放性较强、学生难以掌握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适合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如常见的判断题“正三棱锥就是正四面体”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小组讨论与合作是以独立思考为前提的,只有所有的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探究,才能实现共同进步。在此过程中,学困生既倾听了别人的想法,又分享了别人的思路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方法与思路加以反思,成绩与能力都会得到较快的提升。

在学生对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教室内巡视,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加以引导,对学生讨论当中出现的疑难心中有数,多引导学困生思考和发言,多给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3.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师对其学习的评价有直接关系。如果学习过程或结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学生就会感到愉悦,学习的自信心会进一步增强;相反,如果得到的是教师的否定,学生则会感到沮丧,学习的自信心会减弱。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少否定学生的学习,即使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宜全盘否定,而应该就事论事地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教师在对学生加以赞扬之时,也应力争做到因人而异,使其始终看到光明与希望。对于学困生来说,我们的评价更应该客观、公正,富有个性化,如果千篇一律、流于形式,就会让学生觉得我们是在取笑他们。如当其解题方法新颖独到时,我们可以说:“你的想法不错,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当其解题思路不畅时,我们可以说:“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呢?”

4.实现多样化的解题与计算。在数学当中,对于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我们称之为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提倡多样化的算法,也就是保证计算方法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虽然相对于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年龄较大,思考能力较强,但是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经验方面还有诸多不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并不是算法越多越好,否则学困生可能顾此失彼,一无所获;二是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个性化地选择解题方法和计算方法;三是给学生的算法进行中肯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黄夏炎.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1(10).

[2]刘伟芳.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J].数理化学习,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