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浆检测原料血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3

单采血浆检测原料血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刘家清

刘家清(什邡蓉生单采血浆有限公司618400)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单采血浆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就目前已知的可能影响单采血浆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单采血浆过程不能只单纯注意采集过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机器和一次性使用耗材其理化、生物和免疫学方面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献浆者的一些并发症及对原料血浆的影响;结论:应当进一步探究单采血浆质量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保证献浆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血液制品的质量。

【关键词】单采血浆原料血浆血液制剂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128-02

到目前为止,血液制品在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尤其是血液病的治疗方面,仍然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外在预防和治疗用血液制品的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使得制品的质量得到提升,也增加了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利用单采血浆术进行血浆收集和分离制备相关血液制品的方法,在我国也有20多年的实际经验。机械采集得到血浆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残留血细胞的含量,含量越低,血液制品的质量越好。实际采集过程中,临床安全性和器械的连接和安装是息息相关的。若操作不当,则可能引起献血者产生并发症。所以,单采血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应只注重采集过程,还应当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保证献浆者的安全并使原料血浆的质量得以提升。

1采样过程中常见的影响因素

1.1器械安装和连接问题

首先,在安装之前,应当仔细检查耗材是否有缺陷,应拒绝使用有缺陷的耗材,若管道有小孔会导致漏液,而管道阻塞则会引起血液溶血。其次,在使用间断式离心的时候,会有一种特殊的无菌空气储藏在离心杯中,当启动离心后,应当注意观察离心杯中的特殊无菌空气是否逐渐被取代。再者,在启动离心之前应当对离心杯采取适当密封措施,以免会导致溶血现象。

1.2献浆者心理问题

在采样过程中,献浆者可能出现焦虑、急躁的情绪,这会导致献浆者体内释放大量肾上腺素,致使血小板凝聚,从而减缓血流速度,使采样效率大大下降。对此,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帮助献浆者调整情绪。

1.3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液溶血问题

切变力、温度变化以及机械导致的红细胞破裂会将血红蛋白Hb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导致Hb在血浆中浓度过高,不能用于制备相应血液制品。红细胞异常溶血可能由以下因素导致。[1]第一,采样过程中的全血分离、PVC管道表面异常、离心速度过快等均可造成溶血现象。第二,切变力过大也导致溶血。对于那些年老或是脆性较大的红细胞,切变力影响尤为重要。第三,温度也会引起溶血。当离心机高速运转时,由于离心杯上得黑片和磁片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细胞膜的不稳定甚至变形。若杯中温度达到40℃时,红细胞将会被极大程度地损坏,从而致使血浆颜色不合格。

1.4机器转速问题

血浆机采集的血浆内含有数量不同的血小板,这些血小板是不可以随着红细胞一起重新输回到献浆者体内的。若使用的血浆机离心速度过慢,就可能导致原料血浆中拥有过多白细胞和血小板,而献浆者体内的血小板浓度下降。由于血细胞破裂时会释放不同的细胞因子,因此这部分白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能影像血液制品的质量。

1.5离心分离问题

离心杯内的中央导管应当保证足够长度,若长度不够,在回输血细胞时,将有大量红细胞残留于杯中未能被输回献浆者体内。而红细胞生成较慢[2],因此献浆者献浆频率较高,长时间损失红细胞会导致其贫血。在分离方面,理论上应当尽可能除去细胞以及细胞碎片,并防止抗真菌、无抗细菌、微生物等进入血浆。尽管残留细胞对分离后血浆蛋白制品的影响尚不明确,但目前已经证实会导致部分凝血因子失活。

2WHO对可能影响因素的建议

2.1血浆蛋白制品的血浆

血浆蛋白制品的原料血浆可以是单采血浆也可以是除去红细胞的回收血浆。其中蛋白含量必须大于等于50g/L,因子Ⅷ的含量必须大于等于0.7IU/m,l。相对于回收血浆可变的抗凝剂浓度,单采血浆的抗凝剂浓度依照献血量是一恒定值。采集的血浆应当在24小时之内被冰冻于-20至-30℃的温度下,给因子Ⅷ、免疫球蛋白以及白蛋白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下表一为WHO建议用于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的特性。

表1血浆蛋白制品的血浆特性

2.1.1冰冻血浆质量的影响因素

对于蛋白分离血浆来说,冰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直接影响着因子Ⅷ的活性,从而对血浆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评判冰冻血浆质量的标准如下。[3]

(1)回收时间:全血分出细胞或单采血浆完成后,应当尽快将血浆进行冰冻,使因子Ⅷ尽可能多的被回收。

(2)冰冻速度:血浆的冰冻温度应当由其蛋白种类决定。目前《欧洲药典》表示例如制备因子Ⅷ浓缩物的不稳定蛋白原料血浆,必须在24小时内,至于零下30℃以下进行冰冻。美国的《联邦法典》也表示单采血浆在收集后应立即至于零下20℃以下进行保存。

对于生产凝血因子制品所用血浆,冰冻速度是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浆的迅速冰冻可以有效减少因子Ⅷ的损失。经典的迅速冰冻方法是在血浆回收后2小时内将其至于-20℃进行冰冻,从而保证较大的冰面速度,冰冻时间以60分钟左右为宜。由于因子Ⅷ十分不稳定,因此在后续操作中也应当注意保护其活性。

(3)储存容器:为了使冰冻达到最好效果,应当使用形状、大小、厚度标准的容器来储存冰冻血浆。

(4)储存温度:原料血浆储存的温度上限为-20℃,在该温度下,原料血浆可储存2年。若温度在-25-40℃之间,则储存时间可达到3年。但当储存温度为-40℃时,FFP中的因子Ⅷ和Ⅴ有明显失活,但其他凝血因子和主要凝血抑制剂的活性并没有过多损失。

(5)采血频率:高频次采集的单采血浆中的IgG水平比相应低频次采集血浆明显要低很多。使用单采血浆方法采集的原料血浆的IgG水平也略低于回收血浆。高频次采集的血浆中因子Ⅷ和Ⅴ的活性也远低于低频次采集血浆。

2.1.2分离原料血浆的具体要求

(1)包括血小板在内的,残余血细胞数量应当根据各国不同标准达到一定水平。(2)制备因子Ⅷ浓缩物时,因子Ⅷ应达到一定活性。(3)保证血浆和抗凝剂、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适当。(4)因有ABO血性抗体等抗体存在血浆中,应确定低纯度因子Ⅷ制品中最低ABO血性抗体滴度。(5)Hb浓度不应超过其上限。(6)没有溶血现象。(7)颜色正常。(8)枸橼酸盐含量在15-25mmol/L之间。

2.1.3具体操作步骤:为提高回收率,WHO对于普通原料血浆、不稳定蛋白制品和凝血因子制品的原料血浆的制备有如下建议。(1)分离前,血浆需在4℃下储存8小时,或者再22℃左右储存18至20小时。(2)单采血浆在采样结束后应该立即进行冰冻。(3)冰冻温度一般小于-30℃,冰冻时间不超过24小时。(4)储存冰冻血浆时,应选取小于-20℃的恒定温度。(5)运输过程中,血浆温度不应高于-20℃,且应为一稳定值。实际情况表明,单采血浆中的蛋白含量要高于全血离心回收血浆中的蛋白含量,但是其血浆中的血小板数也相应的比回收血浆高。

2.2凝血因子制品的血浆

2.2.1使用抗凝剂确保凝血因子活性

一定生理浓度的钙离子对FⅧ∶C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因为枸缘酸盐可以螯合钙离子,因此使用枸橼酸钠为抗凝剂时,会降低FⅧ∶C的活性。[4]若采用肝素为抗凝剂,则会防止钙离子被枸橼酸钠螯合,从而使钙离子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提高因子Ⅷ的回收量。

2.2.2重视每个细节

目前,对于凝血因子制品的血浆质量要求,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因子Ⅷ的回收量和以下因素有关。(1)献血者年龄差异,ABO血型使因子Ⅷ增加。(2)抗凝剂种类。(3)抗凝剂的用量。(4)各种抗凝剂的混合度。(5)离心后效果。(6)血细胞清楚程度。(7)血浆冰冻时间和速度。(8)血浆储存环境。

2.2.3挑选适合献血者

通过对献血者的一定选择,可以提高因子Ⅷ含量,但是实际操作却十分麻烦。血型为O型的献血者比起其他献血者,血浆中的因子Ⅷ浓度要低25%左右。因此在挑选献血者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选择血型不为O型的献血者。(2)利用活性试验来排除那些因子Ⅷ活性较低的献血者。(3)年龄大于45岁的献血者的血浆单独收集,因为这类人群血浆中因子Ⅷ的含量要比平均水平高25%左右。

2.3残留血细胞的影响

如上所述,单采血浆中的血小板含量比回收血浆中要高,这些残留的血小板碎片体积极小,难以采用离心和过滤除去。目前认为过滤法相比于离心法有一定优势,因为在采血过程中血小板仍旧处于血细胞层,使血浆中的血小板含量降到最低,有利于防止凝血因子活化,从而提高因子Ⅷ的回收量。有研究发现,国内某些厂家生产的单采机和相关耗材所收集的血浆中,血小板含量明显高于进口机械,同时白细胞的浓度也十分大。有观点认为,若在血液储存之前除去白细胞,可以有效防止其破裂释放细胞因子,从而减少细胞因子可能对血浆质量的不良影响。一些国家目前已经使用过滤除去白细胞的血浆来进行蛋白分离,但是一般血浆制品中的蛋白水平和凝血因子应当达到一定要求。Haemonetics公司的CEO认为,去除白细胞的血浆会是未来血浆蛋白分离的主要原料。

3总结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可能影响单采血浆质量的因素慢慢被人们发现,目前一些影响因素已经寻找到了可行的解决办法并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今后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保证献浆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提升血液制品的质量,使其能够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PerseghinP,CapraM,BaldiniV.Bradykininproductionduringdonorplasmapheresisprocedures.VoxSang,2001,81(1):24—28

[2]CardiganR,SutherlandJ,GarwoodM,eta.lTheeffectofleucocytedepletiononthequalityoffresh-frozenplasma.BrJHaemato,l2001,114(1):233—240

[3]RunkelS,BachJ,HaubeltH,eta.lTheimpactoftwowholebloodinlinefiltersonmarkersofcoagulation,complementandcellactivation.VoxSang,2005,88(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