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批判性思维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影响的研究

陈静

陈静

摘要: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只有具有了批判性思维,学生们才能对书本知识有质疑精神,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针对批判性思维对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开展了研究,望能给师生带来启示。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学生;学习英语;影响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具备突出的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在英语新课改的过程中,英语教师是领航者,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结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质疑,阐发自己的观点,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去探究自己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正确。在质疑中产生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从而导致了学生被动听讲与学习的惯性,缺乏独立从事评判的能力。现在的很多学生,懒得独立思考,喜欢简单的模仿,动不动就找模板,或者上网搜查现成答案;思考问题缺乏耐心,在没有对结论赖以成立的依据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便匆忙得出结论,下判断时胆大、草率而任性。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或批判意识,这样的教学肯定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失败的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明显的不相适应。

为什么大部分学生批判性思维会缺失呢?笔者对部分学生做了访谈,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影响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笔者认为进行批判性思维怕被视为不尊重师长,尤其在课堂上。学生的这种想法,正是我们教师平时缺少鼓励的后果。我们知道,课前预设与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一体两面。动态生成的教学,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全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提升都是有益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教师平时要鼓励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引导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生成作必要的利用,才能实现生成与预设的动态平衡。

2.大家不进行,我也不进行,问了怕遭人耻笑。个别学生好问,但不够主动,看别人没有质疑和向老师提出问题,即使自己有问题,也常常“秘而不发”,把质疑藏心底,缺乏勇气。像这样的学生,只要老师适度鼓励,他们的态度会来一个180度的转弯,质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没有要求我们这么做。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常将课前预设好的内容,按部就班传授给学生,深怕学生质疑而导致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所以,经常要求学生有问题课后来问,不鼓励当场讨论。生成性资源的流失,有一部原因正是由于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的不完善造成的。

4.教师不喜欢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我们教师除从书上学到的知识外,有时候也能从学生那里启发很多东西。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教师自身思维方式。我们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探索和尝试,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讲授课——教师唱独角戏这一种课型上,合理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生成性资源,营造气氛,刺激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呢?笔者认为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下功夫:

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氛围,鼓励创新。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设计者、领航者,我们的教学观念必须与时俱进,跟上课改的步伐。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产生质疑,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结论性观点,在质疑中产生问题,在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积极营建批判性思维教学环境,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外部条件教学环境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一个基本要素。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室,作为中学英语课的教学环境主要有三个: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不管哪个教学环境,都要鼓励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用生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一个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进行批判性思维怕被视为不尊重师长”的想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经常用批判性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得出好的判断。爱因斯坦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若要得出好的判断,非竭尽全力、劳心苦思不可。学生学习也需要这样的精神。

那么,在教学中什么样的判断是“好的判断”呢?笔者认为它需要符合几个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原则。在英语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把握好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原则,有利于为中学英语课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提供方向引导。

第一,宽容原则。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当场提出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挖苦讽刺,应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在必修四Unit5Themeparks课文讲解中,学生对这句话提出了不同的理解:ThethemeparkyouareprobablymostfamiliarwithisDisneyland.观点如下:Disneylandisfamousbutitistooexpensivetopayavisitto.Itisfarawayfromus.AlotofmoneyisneededtobuildaDisneyland.Muchlandwillbewasted,whichisnotenvironmentallyfriendly.学生的判断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笔者马上借题发挥,让学生就主题Mythemepark进行讨论,设计一个自己理想中的主题公园,课后整理成文章交上来。让笔者惊讶的是,有学生居然配上了图画,非常漂亮,惊喜不断。试想,如果当时笔者没有听学生的意见,为了赶进度只注重教师的授课,这样的收获就不会有了。

有些教师为了维护其“师道尊严”,不能容忍学生提出出乎自己预想之外的批判性的问题,结果挫伤了学生独立进行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谨尊师道”,一味地被动接受而已。教师们不关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教学成效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的,而考试所关注的只是具有标准解答的规范性内容,根本反映不出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水平。这种教学理念和方式,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不符的。总之,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批判性思维也应当有它的一席之地。

第二,参与性原则。教学如果单是教师讲授,只能给学生以权威的话语或知识,而削弱其批判意识。如果我们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任凭我们用歪曲的甚至是错误的英语知识涂鸦,学生非但不会变得聪明,反而会变得更加幼稚愚蠢。只有学生具有英语批判性思维,通过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

第三,与时俱进原则。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也必须紧跟实践的脉搏,不断更新自己,不断随着实践发展而有所创新。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高中英语教材,已经编纂了好几个版本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视野要不断更新,适应现代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第四,民主性原则。批判是与权威相对立的,教学中的民主性是培养学生质疑与批判的前提。因为,自由民主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安全、尊重与温暖的环境,让学生们自由、开放的说理,满足了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条件的学生,能够抛弃胆怯和害羞而自信、自为。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经常当场让学生探讨、分析,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让学生批判性思维尽情发挥。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问题有促进作用。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们教师需要不断重温先哲古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的工具,我们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平时多运用这种工具,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