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医疗相关感染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谈常见医疗相关感染与控制

胡月飞

胡月飞

(黑龙江省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医疗相关感染及控制。方法:现对CLABSI控制核心环节、VAP控制核心环节、CAUTI控制核心环节、SSI控制核心环节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通用原则和关键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领域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是手卫生、标准防护和接触隔离。结论:做好标准防护及接触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对常见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及预防,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常见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233-02

医院感染作为一类感染性疾病,既有普通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又有区别于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独特方面。认识和研究这些规律,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在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领域,手卫生、标准防护和接触隔离是最常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通用原则[1]。手卫生贯穿与医疗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整个流程是关键。

1.标准防护与接触隔离

1.1标准防护

即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都有潜在传染性,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体液时要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为传染源,直接接触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戴口罩、穿隔离衣等。在操作期间,医护人员的身体或衣服有可能被污染,应穿戴塑料围裙[1];在处理有喷溅污物可能的病例时,为防止污染操作者的皮肤和黏膜,还应戴面部防护用具,等等。

1.2接触隔离

适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皮肤、黏膜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狂犬病、破伤风、多重耐药细菌及其他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隔离要求:①不同病种患者分室收住;无单间条件时,可以把相同病原感染的患者相对集中管理,并在医疗、护理单元最后完成该患者的相应工作;②接触患者需穿隔离衣、戴手套、戴口罩,接触不同的病人需更换不同的隔离衣并洗手;③为患者换药时应带橡胶手套,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④患者转科、出院或死亡,病室须进行终末消毒等[2]。

2.常见医院感染

2.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控制核心环节

预防CLABSI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1.1基础环节这些环节的控制涉及中心导管置管前、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使用核对表以最大限度保证操作符合感染控制要求、最大化无菌操作屏障、使用含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液做皮肤准备。

2.1.2高感染率病区适用的特殊控制环节使用含氯己定(洗必泰)的浴液给患者沐浴、对成人使用抗菌成分覆盖的中心导管、2个月以上的患者可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避免使用股静脉作为成人中心静脉的插管部位;操作中应采用最大化无菌操作屏障;2个月以上的患者可使用含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液做皮肤准备[2];成人和青少年的无隧道中心静脉置管使用透明敷料和含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剂护理穿刺部位,每5~7天一次,纱布敷料每2天一次;如敷料松脱、变脏、变湿应随时更换;透析导管应使用含抗菌剂涂层的导管;对成人可使用消毒或抗菌涂层的中心静脉;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不推荐对短期置管、隧道模式的置管或仍在原位的导管使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不推荐定期更换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3]。

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控制核心环节

控制VAP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2.2.1人员培训、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或携带者应常规进行隔离,以减少交叉传播。

2.2.2在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中一旦有可能即应采用无创通气。

2.2.3口腔、声门下分泌物的清除很重要,应建立包括政策和操作流程在内的规定,以规律或随时进行口腔护理、持续引流声门下分泌物[4]。

2.2.4患者应保持半卧位(30°~45°)而非平卧以避免误吸;特别是在有胃肠营养的情况下;上述体位应每8h测量并记录一次。在患者头位降低30%前(如转科或变换体位),应吸尽套管上、下的分泌物以避免细菌误吸。

2.2.5胃肠营养较肠外营养更有利于减少CLABSI发生危险、减少肠黏膜逆行易位带来的细菌移行。胃、幽门下营养有利于减少医疗相关感染、减少肠黏膜逆行易位带来的细菌移行。

2.2.6应严格掌握红细胞悬液和其他血液制品的输注适应证;在一些人群中,去除白细胞的洗涤红细胞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相关肺炎的发生。

2.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控制核心环节

CAUTI的控制包括尿管的正确使用、对合适的患者选用尿管替代技术、正确的尿管置入技术、正确的尿管维护、管理规范的建立以及感染的监测六个方面。

2.3.1尿管的正确使用尽量减少尿管使用和使用时间,特别是对感染高危人群,如妇女、老人和免疫缺陷者。只在必要时给手术患者使用尿管,且术后应尽快拔除,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应在24h内拔除。选用尿管替代技术[3]。对于没有尿潴留、膀胱口梗阻的男性患者,只要可以接受尽可能采用外部导管引流尿液而非导尿管;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可以采用间断置管引流而非长期引流;特别是对于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该技术也可用于儿童脊髓膨出。

2.3.2正确的尿管置入技术接触尿管或插管处操作前后都应做好手卫生。只有接受过良好培训、掌握了正确置入并维护尿管无菌技术的人员可以进行操作;紧急情况下,应采用无菌技术和灭菌器械进行尿管置入,但没必要常规使用抗菌润滑剂;非紧急情况下,清洁操作更适合临床应用,特别是对与长期、间歇置管的患者。应固定尿管,避免尿管移动。除非必须,应尽量使用最小口径导管满足引流尿液需要,以避免膀胱颈和尿道损伤。间歇导尿的周期应固定,一面膀胱过度充盈;可以采用移动超声帮助评估膀胱充盈情况,减少不必要的尿管置入。

2.3.3尿管的正确维护采用闭合管路引路尿液,尿管有任何渗漏、消毒技术的漏洞,都应即刻更换。避免管路打结,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但不能接触地面,有规律地排空尿袋,保证每人一个专用尿液收集器。任何接触尿管的操作都应遵循接触防护的要求。固定周期更换引流系统和尿袋的方法不可取,但如有感染、梗阻或闭合系统失效后即应更换。不推荐全身应用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除非有证据表明感染已经发生。只要做好卫生工作,不必对尿管周围进行常规清洁、消毒。除非可预期发生管路梗阻,否则,不推荐膀胱冲洗,不论是否采用抗感染药物稀释;同样不推荐抗感染药物或消毒液进行尿袋冲洗。拔除尿管前,没必要进行夹闭[4]。间歇导尿的患者可以选用亲水涂层的导管;硅胶管可用于长期置管、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如果发生尿管堵塞,特别是因尿管材料引起的,应及时更换。需要少量标本送检时可以在导管的标本留取口抽取尿液;当需要送检大量尿液时(非用于细菌培养)可以在尿袋中获取标本。

2.3.4建立质量改进项目应结合危险因素评估结果,建立病区CAUTI控制措施并按项目管理实施。重点是保证尿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及时识别、拔除不再需要保留的尿管、提高手卫生和正确维护尿管的依从性。

2.3.5建立管理规范确定使用、维护导管等的指南。按照指南对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要求遵从的细节是否落实进行反馈。

2.3.6感染监测采用标准方法对CAUTI进行监测,但不需要检测无症状菌尿。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

【参考文献】

[1]董英华.浅析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与控制[J].吉林医学,2010.31(31):5675-5676.

[2]范晓婷,孙华昌,孟庆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问题及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7):4385-4387

[3]朱士俊,陈世平,吕增春等.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200.

[4]张蕾.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