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临床效果观察

杜强国1杜慧林1杜林琴2

杜强国1杜慧林1杜林琴2

(1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2大同新建康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摘要】目的: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HBsAg、HBsAg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关键词】恩替卡韦;胸腺五肽;慢性乙肝抗病毒;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156-02

慢性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会逐渐成为重症肝炎以及肝硬化等,因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慢性乙肝抗病毒临床效果,特选择9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式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为9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7年3月,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的临床诊断标准,其HBsAg、HBsAg以及HBV-DNA均为阳性,转氨酶为正常数值的2倍以上,同时上述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并且均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患有其他心、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患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排除合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利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例数为45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5例和20例,年龄跨度在39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9.33±2.15)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5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例和21例,年龄跨度在39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9.26±2.33)岁,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的药物为单纯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每天1次,每次0.5mg,治疗12个月,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进行治疗,其恩替卡韦的治疗方式和对照组相同,胸腺五肽为皮下注射,每次20mg,每周2次,治疗12个月。

1.3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进行分析,另外对患者治疗后HBsAg、HBsAg以及HBV-DNA转阴率进行分析。

1.4效果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测HBV-DNA呈阴性,并且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有效是指患者治疗后临床检测HBV-DNA呈阴性,并且患者的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检测HBV-DNA呈阳性,并且患者的肝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1]。

1.5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采用t和χ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上述患者的治疗效果,在表1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在表2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分析上述患者治疗后HBsAg、HBsAg以及HBV-DNA转阴率,在表3中看出,观察组患者HBsAg、HBsAg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乏力、厌油腻、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异常或持续异常。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需尽早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可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临床首选抗病毒治疗,抑制HBV-DNA[2],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在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其中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药物,属于治疗乙肝的常用药物,其治疗效果较高,具有抗病毒快、耐受性高以及安全性较高等特点,当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生成三磷酸盐,对病毒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能阻碍DNA正负链的合成,降低患者HBV-DNA的水平,最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是单独使用此用药物,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需要其他药物辅助治疗。而胸腺五肽属于多肽药物,主要由28个氨基酸组成,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同时调节多种生物功能,有利于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同时还阻碍Fas基因的表达,进而保护患者的肝细胞,当药物进入患者体内后,可以增加患者内源性IFN-α和γ的水平,进而提高LI-2受体表达,增加相关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的免疫能力,减轻患者肝损害程度,所以将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其两种药物的药效可以互补,加大淋巴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同时还增加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修复患者体内细胞,增加免疫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也不难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HBsAg、HBsAg以及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珍杰,李建生,张金平等.胸腺肽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2):127-129.

[2]董江婷,林朗,王欣等.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与单用恩替卡韦比较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2,21(3):527-528.

[3]董佳馨,张洪玲,隋洪婷等.恩替卡韦单药和联合胸腺肽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APRI和LSM值的影响[J].交通医学,2017,31(3):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