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些乙肝患者会主动了解和学习一些防治知识,对于2010年12月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就有人问到,这一新指南相比2005年的老版指南有何不同,对防治有什么新的意义。事实上,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0年底对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 防治知识 中华医学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抗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8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将其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治疗组采取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2.73%、HBeAg血清学转换率2.27%较对照组56.82%、13.64%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在CTP分级评分、HBV-DNA定量检测值、血清肌酐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肝效果显著优于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 抗病毒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凡是感染性疾病,医生都注重病原体治疗,只有将病原体消灭,疾病才能算真正的好起来,达到医学上所说的痊愈。把病原体消灭,这就是治本,就是日常所说的断根。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 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乙肝临床抗病治疗中应用乙肝导向干扰素的效果。方法:自我院抽取慢性乙肝患者64例,限定的时间为2020年7月-2022年9月,依照单双号法完成54例患者的分组,对照组32例选择α-干扰素的方式治疗,实验组32例选择乙肝导向干扰素的方式治疗,两组最后比较的为临床效果及血清HBV标志物阴转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BeAg、HBV-DNA阴转率均更高,组间的差异表达均为P<0.05。结论:选择乙肝导向干扰素来进行慢性乙肝临床抗病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性成效,适宜在临床中进行普及推广。

  • 标签: 慢性乙肝 乙肝导向干扰素 抗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抗病治疗在肝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4月区间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4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告知患者与家属实际情况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每组20名患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抗病治疗,称为实验组。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肝脏功能与表面抗原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采用抗病治疗实验组。重新复核两组患者之间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促进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在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 重要性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肝抗病治疗十分重要,而患者的随意停药却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近3年300例乙肝抗病治疗患者停药原因进行分析,进行归纳总结,指导科学合理的抗病治疗。

  • 标签: 停药 抗病毒 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干扰素抗病+心理干预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乙肝患者并采取干扰素抗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人数均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结果通过进行规律用药并做好监测、随访等工作,指导患者如何调节自我心理,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1);而不良反应上,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对干扰素抗病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应激情绪,以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核苷类抗病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核苷类抗病药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也明显提高,其数据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核苷类抗病药并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慢性乙肝,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使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核苷类抗病毒药 慢性乙肝 护理干预
  • 简介:我国医务界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多年来主要采取“保肝”治疗。从循证医学的观点看来,其价值尚难确定。我国肝病、传染病专家多方呼吁对有适应症的病例应采用抗病治疗。目前经批准用于乙肝抗病治疗的药物有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前者应用较久,不过对我国以B型、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乙肝感染 传染病专家 核苷类似物 慢性乙肝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抗病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ETV)和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BV-DNA水平均明显降低,B组的降低幅度大于A组(P<0.05);B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A组(P<0.05);治疗后48周B组CR和eGFR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 标签: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肾功能
  • 简介:慢性乙肝治疗中,抗病治疗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抗病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有部分患者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何判断抗病治疗效果和治疗停止指标,对慢性乙肝的治疗至关重要。最近几年有关抗病治疗终端预测标志物的不断涌现,但是各种预测标志物分析结果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文章研究分析中主要综述慢性乙肝抗病治疗终端预测标志物研究进展,为合适停药时机选择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抗病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所致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居家口服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保肝、退黄、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连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死亡率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4例乙肝病毒耐药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药物治疗)与实验组(27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3个疗程后HBV-DNA转阴率(62.96%)、HBeAg阴转率(55.56%)、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37.04%)以及HBsAg阴转率(18.52%)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乙肝病毒耐药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抗病疗效。

  • 标签: 乙肝病毒耐药 慢性重型肝炎 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抗病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肝脂肪变对慢性乙肝抗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 2020 年 2 月收治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90 例为 本次的 研究对象,根据 FibrosCan 得出脂肪程度不同作为分组依据, I级患者 30 例作为 A 组, 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B 组, III级患者 30 例作为 C 组 。比较 3 组 患者的 的临床疗效 以及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 6 个月后,谷丙转氨酶( ALT )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 。结果 A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 C 组比较, B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6 个月后, A 、 B 、 C 组患者 ALT 恢复正常人数分别为 26 例( 86.67% )、 18 例( 60.00% )、 9 例( 30.00% ); A 组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肝脂肪变是影响慢性乙肝抗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将其作为乙肝抗病治疗的敏感性指标。

  • 标签: 肝脂肪变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