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重新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重新建构

张洁敏

张洁敏(廊坊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导向,教育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调节市场经济下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利益矛盾,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秩序。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师;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崭新社会实践和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给教师道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充实、更新与完善创造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相适应的教师道德规范及其监督评价体系,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至关重要,也是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当前,如何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要求相一致的教师道德规范及其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水准,是广大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首先,教师道德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职业活动的根本价值导向。

从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看,社会道德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导向。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任何经济活动本质上都是一种与人的利益相关联的道德活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通过市场分配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种中性的社会手段,其本身并不反映特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市场经济怎样发展,是否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有益,是否对社会绝大多数人有利,追求怎样的根本价值目标等,这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的价值导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在市场中有两个基本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人的“利己心”,它刺激着人们在经济运作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是人的“同情心”,它驱动人们在获得个人利益的同时,考虑他人与社会的利益。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追求。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极力主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产业化,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发展教育事业。但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教育职业活动中,如果盲目地受价值规律和人的“利己心”的支配,放弃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的引导,就会使人惟利是图,违法乱纪,为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单纯讲究发展教育,增加经济效益,不重视在制定和贯彻各校教育改革措施和政策中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整个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会走上邪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愈发展,教育改革愈深入,就愈加需要合理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正确价值导向。

其次,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以具体的规范和准则形式,向教师指明在教育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调节市场经济下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利益矛盾,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教育秩序。

市场经济是人类的一种价值活动,它的运作有自己的道德基础。亚当·斯密曾经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职业活动,它的发展与运作也具有自己的道德基础。它要求每一位教育职业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个体道德素养,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职业活动的参与者的个体道德素养,为教育职业活动中的行为选择提供道德基础,而一定的教师道德规范,是维持教育职业活动中正常人际关系和教育秩序所必需的行为准则。

马克思曾经说过,道德是以“实践精神”来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则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关系和自身。教师道德规范在教育职业活动中以至整个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职业活动参与者一般的、基本的内在道德信念,是他们评价行为是非善恶的基本价值尺度,构成教师的基本道德人格或良心;另一方面,它是教师外在的道德行为准则,成为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应当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在教育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可能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选择中,如果不能尽快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作为教师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那么教育职业活动就会失去基本的道德支撑,造成教师道德精神生活和教育职业活动的严重无序。

那么我们应该重视到市场经济下为什么要实行教师道德的重新建构,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呢?因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关系: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能够有利地促进市场经济机制健康运行和发展。由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为市场经济规定了思想内涵,从而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对社会的发展就要跟上社会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下,达到自己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应首先表现为完善健全的人格。“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我国广大人民教师品德高尚,受到社会的尊敬和爱戴,他们既为“人师”,又做“经师”,堪称师德典范。但在商品市场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有的缺乏敬业精神,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甚至擅离职守去搞“第二职业”,有的不爱学生,对学生冷嘲热讽,态度生硬甚至体罚,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肮脏、物欲熏心,以教谋私,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所以,再铸师魂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J.C.Scott,1976.TheMoralEconomyofthePeasant:RebellionandSubsistenceinSoutheastAsia.有关‘道德经济’议题引发的相关学术论辩。

[2]《和谐社会与公民道德》宋希仁.黄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