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本质研究综述

蒋晶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梳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成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自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以来,之后的几代领导人分别从本质属性、本质要求、本质特征等方面对社会本质理论进行补充与发展,这也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相关重要讲话

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研究离不开党的领导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讲话,通过讲话总结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分析不同时期社会主义本质所倾向的领域。刘洪刚在文章中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讲话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内容总结起来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享共富、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有的是针对某一时期领导人的讲话进行深入研究,张启华通过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针对其内容谈了几点认识,指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圣使命,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2]方耀强通过对胡锦涛6.25讲话的学习,得出:从共富共享到共建共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进一步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3]由此可以看出,这几位学者通过对不同时期领导的讲话进行研究,分别得出不同的结论,明确了各个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立足点有所不同。

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入研究在所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研究中最多

王庆仁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形成、科学内涵、本质论中的辩证统一思想、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特征、社会主义本质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时发展过程、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视角”等七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研究全面而又深入,对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和把握具有重要意义。包心鉴在2014年的题为“近十年来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述评”一文中从“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历史地位,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丰富内涵,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传承发展”三个大的方面对近十年来学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得出关于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的思考,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辩证统一,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辩证统一以及“价值实现”辩证统一等视角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近些年,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研究仍继续增加且多是与当前时代特征相结合,例如:杜周文俊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视域下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程鑫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现实意义》等等。由此可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研究范围广泛,视角多元,研究意义之大。

三、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历代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一脉相承的关系

荣长海、张达对邓小平、江泽民社会主义本质认识进行了深刻论述,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从字面上看更多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丛松日、曲新英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测和探索以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他们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总结,实现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飞跃,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作了回答;胡锦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分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富,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四位学者对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程进行研究,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和所要回答的时代课题分析,总结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但是由于这两篇文章发表的时间限制,未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进行研究,这也是接下来要研究的一个重点。

四、研究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林志友从邓小平到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他认为,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路径,坚持从实践出发,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而把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文章着重对习近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进行分析总结,及其所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方法。张琪在其硕士论文中从纵向深度层面探寻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全过程,着重对每一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依据、内容、意义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新的问题。[9]这两位作者对为什么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而回答了社会实践不断发展,这就要求进行理论上的创新来满足实践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自习近平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来,学界不少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梅荣政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深刻根据。”辛向阳在文章中强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向前推进。”何海根着重对最本质特征论理论意义进行阐释,认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反映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由“科学”“计划经济与公有制”发展为“无产阶级政党特质”;二是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三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是什么。总的来看,以上学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理论视角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就目前的成果来看,整体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研究也需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刘洪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7(3):41.

[2]张启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一点体会[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5):22-23.

[3]方耀强.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学习胡锦涛同志“6.25”重要讲话体会[J].学习与实践,200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