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论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革新

周欢

(金海湖新区岔河中学,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音乐教学的深入性改革,意味着中学阶段的音乐鉴赏课程也面临了全面革新与拓展的必要性,这对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无疑意义深远。以具体化的音乐教学实践为基础,笔者对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进行了教学目标的重新划定,试图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与教学方法的刺激探索,完成对学生音乐课程的兴趣性激发,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阶段音乐鉴赏课程的价值。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音乐课程改革;音乐鉴赏

一、以生为本,设定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开展实践,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群体的音乐技能之形成,转而重视学生群体的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这显著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故在新课改的实现与完善过程中,新型的音乐融合式教学极有必要,既为教师提供了崭新、有效的教学指导论,也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作用提升到了更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层次。

新课改形式下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环节开展与任务设定,已一改传统教学的单一化技能习得性目标,强调音乐课程构建中知识习得与鉴赏品悟之综合,重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环节设置,以更成纲领性、指导性的面貌将知识教学与美育教学、德育教学融为一体。由此,审美教育将成为音乐教学过程的核心化内容。此外,趣味性、主动性也成为提升学生音乐课堂参与度的核心手段之一,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重要的辅助性作用。上述变化生动展现了新课改对学生本体的高度重视,表明音乐教学需形成更为融洽和谐、层次迭起的课堂氛围感。如此一来,中学生也将以更为主动的姿态接受音乐的洗礼与感化,呈现出更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面貌。

二、因材施教,整合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

较之于传统化的音乐鉴赏课程,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已经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革与更新,这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上体现处得尤为明显。作为教学接受的群体,学生难免呈现出音乐学习能力与天赋、领悟力等各方面的个体性差异。这意味着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际教学需求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更新与优化;在音乐鉴赏课程的安排中,营造节奏鲜明的音乐形象与层次迭起的音乐空间,注重课程内容对于审美性、抒情性的综合与吸纳,以优质化、趣味化的音乐内容达成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塑造与提升。

总而言之,中学课堂的音乐鉴赏过程应以学生群体的基本面貌为基础,进行音乐鉴赏内容的编排,高度重视学生群体的音乐兴趣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塑造与培养。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也应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了然于心,将教学内容定位于典型化、代表化的音乐作品,以博雅宏大的视野完成对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找出最适应中学生群体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三、多元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诚然,“教学有方”已成为教师群体的基础性认知,但这不意味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有固化的可能性,“教无定法”这一理念也应引起教师主体的重视。在音乐鉴赏课程中,这两大观念极为重要。为使中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更好地迎合时代需求,教师应对传统化教学模式进行即时性更新,就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多维化的深入拓展。身为教学过程的核心组织者,教师应对学生的音乐认知与理解能力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刺激与指导,提升中学生自主进行相关音乐内容探讨的能力,使其自觉进入全面化、多层次的音乐鉴赏过程。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涵括了学生素质之培育与提升所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群体的思想面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中学生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基础性音乐知识的巩固,而应就基础技能进行深入拓展与挖掘,引导学生形成乐于聆听、感知音乐的素养。此外,教师也不妨就原有教学思路进行全面更新与拓展,进行国外音乐教学案例的借鉴与学习,以此为基础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增加与挖掘——这一举措对于学生音乐鉴赏的规律把握、能力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堂意义深远,能够有效完成对教学空间的拓展、丰富活动渠道的多样化程度,而其对学生群体的兴趣刺激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在音乐鉴赏活动的创新能力。这些转变都将引导学生以更为积极自主、勇于探索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以三连音的教学过程为例,课堂中不乏对这一节奏把握能力有效、无法唱准的学生个体。为扭转这一困境,教师不妨选取日常生活用语中存在类似节奏的语言如“乒乓球”、“三人行”等进行侧面引导。再有,在进行某一音乐的鉴赏时,教师可就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布置,以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完成对学生兴趣感的集中,这一铺垫将最终服务于后续的音乐教学。以西方歌剧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提前在教师内张贴西方典型歌剧的相关海报进行剧情、人物、背景等内容的简单说明,这一步骤虽不在教学环节之内却能够有效完成对学生文化情感的有效铺叙。

四、多维拓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重视兴趣的作用,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箴言以生动贴切的比喻完成了对兴趣重要性的阐释。显然,内容本身的兴趣度高低对于学习主体的创造性程度也有所不同。故在进行相关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群体的兴趣教育。新课改对传统教育的一大改革点在于,它不再将知识性重点以固定化形式呈现,转而赋予教师更大的灵活空间,鼓励教师充分关注学校的基础设备及教学主体的基础性能力,自行完成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故教师可组织一些兴趣度较高、灵活性较强的课程伴随性活动如“音乐小达人比赛”“我爱记歌词”等,通过丰富学生群体的主体展示空间来完成对音乐课程的兴趣提升。

新课程的提出,对课程设计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指出教科书更多以材料性、资源性的性质呈现。作为学生的课程中的主体辅助类书籍,教科书的课后设计板块的问题设计本就有着较为开放、丰富的应对答案;也就是说,在课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主体的想象力、思考力进行即时深入的内在刺激与探求。

五、结语

新课程的纳入,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新型理念与思路的引进有其必要性。作为音乐鉴赏课程的任课教师,我们理应响应新课改的号角,及时对自我教学理念进行反省与思考,与学生群体一起打造音乐鉴赏课程的崭新风貌。

总体说来,在基础教育的初高中阶段,学生群体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有赖于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故教学实践应重视对教学过程的经验性总结,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与改革,使音乐鉴赏课程的设置以更为合理的方式迎合学生的个性成长过程,从而使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由此得到有效提升。这就意味着,在音乐鉴赏的课程建设中,教师应生成较为明确的课程体系目标,立足于学生特质进行相关内容的编排,依托于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音乐鉴赏课程的系统性构建,借助于上述各途径实现课程自身的人才培育目标,并最终完成对学生群体中音乐潜能的有效挖掘。

参考文献

[1]杜婧.试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J].黄河之声,2018(18):99.

[2]齐萍.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提升中学音乐教育质量的策略[J].艺术评鉴,2018(21):112-113.

[3]许莹嘉.灵动课堂——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93-194.

作者简介:周欢(1991.01-),女,四川广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