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让探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张原媛

张原媛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张庄初级中学224403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学过程中“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之下,适时适当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倡课前准备,培养探究习惯

研究表明,学生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适应需有一定的阶段,探究性学习也是一样。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的学生来说,突然有意识地让他去探究一种新知,这无异于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可言。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可根据学习需要,课前布置能够统摄全篇,具有一定难度,且学生非常感兴趣,又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解决预习题的途径主要包括:①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探索自行解决的办法;②同学讨论合作解决;③学生不能自行解决的可记在预习本上。例:教学王鲁彦的散文《听潮》,可为学生布置预设探究题:文章写的是“观潮”,为什么标题却用“听潮”呢?再如,教学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教者可布置预习题:本文的标题叫“驿路梨花”,为什么不叫“驿路桃花”?如此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认真读文,潜心研究,否则很难找到答案。在探究兴趣的激发中,促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实践表明,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应是一个愉快的过程,作为探究性学习也是一样。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应转变自身角色,当好学生语文学习的顾问、引导者、参与者,应着力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教者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同伴争论。

例,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在学生熟读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者以亲切平和的语气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生1:课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何作用?生2: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生3:作者多次写“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有的部分写得很详细?有的部分写得很简略?生4:“我”对父亲的态度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5:这篇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很有用意,我想问作者写父亲穿着“黑布马褂”的用意是什么?本节课堂教学中,如此高质量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之上,围绕着所提问题,在具体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进行探究。

三、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语文探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收集大量信息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例,教学小说《孔乙己》时,笔者设置了四个研究专题。专题一: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尝试着分析孔乙己的性格;专题二: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专题三:结合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尝试分析小说的深刻主题及其在今天的教育意义;专题四:设想一下孔乙己的最后结局。需要指出的是探究情境的创设应具有针对性,体现目的性、启发性,要多使用“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由”等课堂用语,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

四、强化积极评价,促进探究发展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者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探究欲望。具体评价要求:(1)要评价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态度。(2)要评价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3)要评价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这里所说的探究成果可以很广:既可以是设想、建议、规律,也可以是解决某个问题的策略、方法等。以笔者的具体做法为例,对于学生的语文成绩的计算方法,采用“知识分”+“素质分”+“探究分”的评价模式。“素质分”由教者本人打分,着重评价学生朗读、口语表达能力等;“探究分”由合作小组给分,着重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参与度与贡献。以上两项都可给5分或更高,最后将其合计到总分中去。

总之,让探究性学习走进语文课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策略,要将探索活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少元邵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J].宁夏教育,2002,(7-8)。

[2]倪文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4)。

[3]乌兰托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4]胡丽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引导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