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美玲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内蒙古01701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级护理学本科2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并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8人和对照组46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带教。见习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病历书写成绩、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病历书写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以及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4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护生临床见习效果、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学习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儿科护理学;临床见习

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用经典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该教学方法具有的基本特征就是真实性、针对性和可模拟性,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容易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就儿科护理教学对实践性的要求来说,该教学方法具有普适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2015级护理学本科2个班,并用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人,其中男5名,女43名;对照组46人,其中男5名,女41名。两组护生均为统招护理本科生,高考录取成绩及入学后各门课程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时数、见习医院科室均相同。见习带教教师为2名理论课教师,分别为副教授和讲师职称;1名本科学历儿科主管护师,有6年工作经验。

1.2方法

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于授课前两天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基本过程为:案例导入→教师精讲→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案例小结。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例,教师于课前设置案例:患儿,4个月,冬季出生,人工喂养,因近日夜啼、睡眠不安、头部多汗就诊。查体:可见头部有枕秃,无明显骨折改变。请学生思考其夜啼、睡眠不安、头部多汗以及出现枕秃的原因。这样以问题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精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特点,结合案例,请学生回答该患儿患有什么病?属于哪一期?为什么会患该病?如何治疗?同时提出护理诊断,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包括讨论情况、学生发言情况和对案例的分析情况等,并将案例进一步引申,与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归纳重点内容。课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报告进行小结。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即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规定的内容逐一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组该部分内容教学均为两学时。

1.3评价指标

1)病历书写成绩根据院内现行的护理病历评分标准,制订符合我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病历评价标准。包括入院评估(病史采集、身体评估、辅助检查、疾病诊断)、护理计划单(护理问题、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病历书写规范共4个方面,满分100分,其中入院评估40分、护理计划单30分、健康教育计划10分、病历书写规范20分。2)期末考试成绩学期末按照学校命题规定,由同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命题,试题包括题型和难易程度一致的A、B两套试卷,试卷满分100分,客观题占40%,主观题占60%。随机抽取一套试卷,两组护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考试时间110分钟,考试结束当场回收并密封试卷。由3名同专业教师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阅卷。

2结果

2.1两组病历书写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生病历书写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教学前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4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课堂的使用

案例教学是一项教与学的双边动态活动,教学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精心地设计。从而创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导入案例。教师应准确把握由某个案例的讲解所应实现的目标,结合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选取导入案例的最佳时机。对案例的难点与问题进行重点、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积极地投身到课堂互动之中。在案例导入环节,教师应对案例的前言、情景再现、理论讲解、案例讨论与教师总结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并根据所讨论的知识的难度来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与思考,防止产生时间分配欠合理的现象。其次,进行案例讨论。此环节可使用的讨论形式包括讨论交流、演讲陈述等,从而使学生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在讨论开始之前,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之后采用代表发言的形式让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同学进行主题发言,其余同学可进行补充,各组开展讨论。再次,教师对案例进行点评。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包括评委、讲解员、主持人等,从而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引,把握问题的走向,调动课堂讨论的氛围,把控讨论进程。对于学生的发言及经过激烈讨论所产生的观点进行合理地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由案例学习把握理论知识。最后,总结案例。经过课前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课堂上的讨论,学生收获颇丰,包括理论、实践知识以及个人的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讨论结果以及理论知识,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案例小结。从而使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至理性知识,最终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明显促进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提升。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但是教学后实验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使用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带教“以教师讲解为主,护生以看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护生亲自与患儿沟通,进行身体评估,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案例讨论、案例汇报和教师总结过程中,小组内的讨论、小组间的质疑,增加了护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实验组护生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寻找真相、分析能力4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儿科护理学对于教学要求更加高,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恰当案例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讨的欲望,这对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把案例穿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儿科护理教学质量的保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艳丽,史铁英,陆靖,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4,36(5):506-508.

[2]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44-655.